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端午节,粽子包裹着家的味道

2021-03-17 00:58:12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读书村"订阅

   推荐一篇往期精彩好文↓   

依稀记得幼时的理想就是长大能当一名广播员,这个念头的产生还是受蒋阿姨影响。蒋阿姨是北京知青,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普通话说的标准,她念的广播稿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她的声音极富穿透力,能够穿过崇山峻岭,钻入大山里每个职工的耳中,时常给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每当广播响起,幼小的我就端坐在小板凳上仔细聆听。一想到她读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能传遍家家户户、四面八方,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三线企业的广播内容一般都有规律可循。每天早上,广播内容都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伴随着嘹亮的广播声,人们起床、吃饭,从从容容地出门上班;到了中午,广播任务变得艰巨起来……

——魏晓云:《三线企业的广播

端午节

作者 | 周靖


 

这几天,微信圈和QQ群等各种媒体已经泛滥着形形色色的端午节的问候和祝福。不觉间又过去了大半年,端午节到了。沿街叫卖的粽子,香喷喷的味道远远地飘过来,超市、商场、菜市场,随处可见,琳琅满目。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习惯,一种寄托,一种情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三天的小长假,天气凉爽,也是趁机出游,拥抱大自然的最佳时机,一切都显得美好祥和。放松心情,聚在一起,亲朋好友举杯团圆,他们或者是你最亲近的人、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人、或者是你最渴望与之相处的人。吃着各式各样的粽子,品尝花样繁多的美味佳肴,享受太平盛世的美好时光。

因为是个团聚的日子,粽子还是一样的粽子,却吃出不一样的味道,就是因为有了那份好心情。

本来端午节是祭祀纪念逝去古人的节日,是追思和缅怀伟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的节日,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高大的情怀,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对“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自沉汨罗江”,这些古老的传说多数只是停留在小时的记忆里,停留在那些年学习历史时对古人的壮举的敬仰里。偶尔我也会在记忆的角落里窥探那布满尘土的古人,但是,没有具体的印象,对屈原老诗人,对他的故事和壮举都不再清楚了,碎片中,只依稀记得他写的诗赋中“兮”字很多。对“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这些典故竟然讲述不全。  

小村摄影

 

小时候,端午节,老家习惯,不全是吃粽子。包粽子用的糯米,在夏季不好保存,容易生虫,粽子制作也费时间,家里其实很少包粽子。端午节这天,母亲会早早地煮好多个鸡蛋和好多个整个的大蒜,满满的一筲箕。还是鸡蛋好吃,喝着醪糟米酒,能一口气吃好几颗鸡蛋。煮熟的大蒜不是很好吃,但看大人们都在吃,说热天吃煮熟的大蒜,不生病,也就跟着吃几个,软软的没一点辣味。也会喝雄黄酒,山村蛇虫多,老人讲,喝点雄黄酒,或者在身上洒些,一年不会遇到蛇。艾叶在山里随地都能找到,还有好几种能做草药的植物,在端午这天收集晾晒起来备用,谁被蚊虫叮咬了,皮肤瘙痒,煮水洗几次就痊愈了。

  端午节是春节后几个月来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是相约团聚最好的理由。那时老家,找了对象正热恋中没结婚的年轻人,会到丈母娘家接未来的媳妇到家来一起过个端午节,也是小伙子表现自己的时候,放下自己家里的农活,提前到女朋友家一起参与收割,然后接女朋友来家住几天。在农村,未婚青年,除了中秋和春节,端午节也是名正言顺带女朋友出去溜达、增进感情的美好时刻。

端午节前后,一般是夏收农忙的季节,是多雨的季节。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后,连续下40多天雨,成熟的麦子无法收割,都泡在田里,饱满的颗粒都发芽了。雨下的太久了,家里做饭竟然都没有柴烧了,提前预备的柴禾烧完了,不远的地方就有柴禾,但湿漉漉的,回不来,煮饭都成问题了,身居深山无柴烧。连绵不断的下雨,导致家里提前准备的大米都吃完了,装粮食的扁桶里有谷子但没办法晾晒,加工不出大米来,有粮吃不成。

通常雨天不能下地干活,那时,母亲会在织布机上织布,或者做针线活,还有就是在家做各种工序比较复杂的美食。蒸面皮,擀面条、蒸馒头,蒸包子,煮菜豆腐。母亲很会做饭,很好吃,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记忆里,对母亲端午包粽子印象不深,但是对做的各种饼印象深刻,加了紫苏和油渣的千层饼,加了洋芋丝丝的摊馍,加了鸡蛋和小葱的油饼,还有在农村那种大土灶上用麦秆火耐心的烙出的两面金黄酥脆的锅盔馍,再煮上一锅四季豆、洋芋片、青菜叶的汤菜,实在是绝配的美味。期中味道最独特的是紫苏叶和油渣的千层饼,虽然有二三十年再没吃过了,但那味道永远记得。

小村摄影

 

农历5月初5,端午节当天,恰巧是我母亲的生日。小的时候记不清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长大了,知道了,却走远了,不在身边。再后来母亲患上严重的疾病,我们兄妹几个想尽一切办法,但最终还是无法挽救母亲的生命,1999年正月,刚刚过完春节,母亲去世了。还没有来得急享受到儿孙满堂、祥和幸福的好日子的母亲,就这样去了。如果母亲健在,如今才70多岁的年龄,按照现在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这年龄还是年轻的。但是,一切都没有了。

我的母亲,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穷困的的那些岁月,一生质朴、善良、诚实、勤劳、节俭、友好,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在母亲的有生之年,也许真的是知足常乐吧,虽然一生在贫困中度过,但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直是乐观的坚强的!她虽不识太多字,却明于事理,处处替他人着想,和远近亲邻相处十分和睦,让我们做儿女的从小耳濡目染,受益终身。

在陕南我老家,一直有个传统,不到60岁,很少有人办酒席庆贺生日,就算过了60岁,如果自己的父母长辈健在,也是不会办置生日宴席的,会被人笑话。在我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隆重的过过生日。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只要不是特别拮据,每年端午那天,老爸都会早早张罗着到集市上卖些蔬菜,割些猪肉回来改善一顿伙食。

如今,有时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当大家唱起生日祝福歌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远在天国的母亲。

因为端午节这天特殊的日子,让我更加清楚的记住母亲的生日,很多时候,当别人在无意间提到吃粽子,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端午节,我会习惯性地想到母亲的生日。 

小村摄影

 

陪伴,远比粽子的味道重要。农村的老家,如今在这季节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绝大部分都在天南海北打拼,年迈的老人在家里照看年幼的孙子孙女,粽子这种制作繁杂还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渐渐消失在他们的餐桌前。

端午,处处洋溢着团聚的喜悦、祥和的节日气氛,已经感受不到屈原跳江那种悲壮的场面。靠粽子的味道,靠屈原悲壮的传说来保持和传承端午节这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似乎太过牵强了。

时代变了,煮鸡蛋和煮大蒜还是没有琳琅满目的粽子好看,高档的包装盒里一点点大的粽子,是用来送面子的。放几个月都不会坏的粽子被防腐剂保护的色香味俱全。借着节日的间歇,能在喧闹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一点点清静的所在,暂时放下手中的忙碌,和家人和朋友一起拉拉家常,其实,这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端午节,我对吃粽子的情怀已经很淡了。随着离家越来越远,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想到在遥远的老家小山村里日渐年迈的父亲佝偻着身躯劳作的身影;想到在有生之年没有享受到幸福生活的苦命的母亲;想到在清明和端午这样祭祀的日子里都不能到母亲坟前上一炷香;那份内心的自责和愧疚,那种无奈,让自己深深陷入悲痛的思绪中。 

潮湿的南方,雨蒙蒙的端午节。不远处,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如期进行着,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一个人懒卧在柔软的沙发上,轻轻地翻开珍藏的老相册,又一次久久地沉浸在思念的苦海里。

不想说一句话,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呆着。 

—END—

为什么我让孩子读唐诗宋词元曲,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点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订购)

【本文作者】周靖在网络发表有散文作品等,现居重庆。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阅读有趣的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