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巴里坤de烙锅盔!吃了怎么也忘不掉!

2022-02-09 20:48:16

 “一天不吃面,心里就干搅干搅”,这是巴里坤人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巴里坤人的胃离不开面食。巴里坤人喜欢吃面食,当然也会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手擀面是巴里坤家庭主妇的绝活,还有就是烙锅盔了。


在巴里坤乡村的农家小院,都会有一个简易的土灶,这种土灶简单的让人难以相信是专门用来烙好吃的锅盔的,几块土砖随意地码成三角形,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通风的,更难以想象的是,这种土灶没有烟囱;可就是这种不成体统的土灶,才能烙出诱人的、好吃的、比面包还有味的锅盔。


 巴里坤有一个民谣说的就是锅盔:“天爷、天爷大大地下,烙哈地锅盔车轱辘大,柜柜箱箱盛不哈,摞在房上把房砸塌。”巴里坤人把烙锅盔的锅叫“鏊子”,直径大约三十公分,呈圆形,锅身高十公分左右,锅盖高差不多五公分的样子,盖在一起严丝合缝。锅的质地有生铝的也有铁质的,都是托人专门定做的。


巴里坤锅盔都用酵头面。冬天在临睡觉前把面发上,盖上棉被放在烧热的土炕上,到了第二天早晨一盆面就发好了,那发面叫一个好看,揭开盖膨松的发面自然下沉,还伴有嘶嘶啦啦的响声,扑鼻而来的是发面甜丝丝,酸绵好闻的面香味,这种香味让人五脏六腑都像熨烫过了一样舒服。


接下来根据发面的多少挖几面铲干面和好,兑在发面里盖好发酵。然后开始生火给锅预热,预热时上下都要有火才行。等把火生好面也发好了,将面擀成比锅小一点的圆饼放入锅里盖上锅盖。烙锅盔不能用硬火,这是烙好锅盔的关键,最好的燃料是麦草,用提筐在草垛上装一筐麦草放在锅旁边,人蹲在上风处添火,添火的功夫是每个主妇的绝活,火大了锅盔烙焦了,火小了烙出来的锅盔不暄,上下的火要均匀,因为烙锅盔是一次完成的,不揭锅不翻饼。


锅盔终于烙好了,用一根木棍挑起锅盖,你再看这刚出锅的锅盔,上下左右一个颜色,金黄的外表没有一点焦煳,原本又薄又小的一团面变魔术似的有十几公分厚,用手轻轻一敲“嘭嘭”作响,仿佛里面是空心的,掰开来看脆黄的表皮有半公分厚,雪白的瓤暄腾的如同无数细小的蜂窝互相连接在一起,随手放进嘴里一块咯嘣作响,外焦里嫩的锅盔一个人一顿能吃下大半个。


巴里坤人的锅盔有好几种呢,比如苞谷面锅盔,荞麦面锅盔等。最好吃的还属沙枣面锅盔了。巴里坤乡下到处都是沙枣树,农闲的时候人们就到田野上打沙枣,家家户户都有几麻袋的沙枣,除了平时“谝闲传”吃外,其余的都用来蒸包子或烙锅盔了。


用石磨把沙枣的核磨掉,再用箩过滤,剩下的就是沙枣面了,然后把沙枣面倒进和面盆里加上适量的水和白砂糖,再倒一酒盅白酒,之后上笼屉蒸大约一个小时晾凉备用。把擀好的面饼中间加进沙枣面,再把四边捏紧,用手压平擀成圆形,放进“鏊子”烙就OK了。


沙枣面锅盔酸甜适中,特别是那种淡淡的酒香还没来得及吃,就让人醉了,软绵醇香的沙枣馅入口即化,吃过一整天口里还有酒的香味,只怕是神仙也挡不住它的诱惑了。


    乡下人走亲戚能带一个或半个沙枣面锅盔当礼物,说明和亲戚不一般的关系,更说明主人在吃食上是一把好手。


    如果有机会还是到巴里坤去走走看看,在民风淳朴的乡村农家亲眼目睹这乡村美食的制作过程,就是不吃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来源:哈密潮生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