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2016·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选之一

2021-10-09 22:05:09

2016·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

获奖作品选之一

一等奖(2名)

【225号】

乞巧七调

作者:王小金(甘肃西和)

【浣溪沙 坐巧】

七月麦香夏阴浓,时逢七夕祭天门。祈愿织女下凡尘。   

烛影摇红坐巧娘,曼妙村姑虔诚心。乞巧传习寄憧憬。

【临江仙  迎巧】

油菜收罢麦茬干,匆匆过了夏三。漾水河沿风情线,瓜果飘香,满目胜江南。   

手襻连绳牵两岸,头顶香盘奠。歌咏跪拜情何堪?祈愿婵娟,智慧播人间。

【鹧鸪天 祭巧】

今年七夕倍多情,情难遣感慨生。纵有欢情与离恨,年年寄情此宵中。   

盼悠悠,聚匆匆,不堪忍顾鹊桥径。星河渐移相望久,金风玉露喜相逢。

【菩萨蛮  拜巧】

盘中巧芽舞婆娑,彩丝剪就交绒索。往来勤拜交,歌舞乐逍遥。   

岁岁七月初,佳话年年说。低徊吊古处,非遗盛名播。

【定风波 娱巧】

西和城中月如练,家家巧妇持针线。镜花水月虽是幻,赢得,世代梦魂与祭奠。  

叩问神灵已惘然,恁是,不及人间有情天。唯有民俗能驻久,乞巧,生态风尚流长远。

【鹊踏枝 卜巧】

祈神迎水天欲曙,星桥横渡,求得神水去。燃香掐芽碗中浮,照瓣细辨祸与福。   

巧饭会餐更漏促,仙期秋会,邀牵牛织女。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难留住。

【蝶恋花 送巧】

歌尽舞罢俗韵歇。银河碧落,金风玉露怯。桥上乌鹊互催别,女儿悬泪肠寸结。   

天意殷勤成虚设。悲声难禁,心有千千阙。多少衷肠犹未说,惆怅佳期又一届。


【019号】

西和,一幅天地之笔绘成的“神画”

作者:若雨(河南)

文字之外,我喜欢绘画,喜欢用画家的视角观察世界。如果说,文字能带给我语境的独特况味,那么,绘画则带给我更直观的色彩渲染。

这个秋天,我一路风尘,沿着农历七月的雨水前行,沿着宋代的古词前行,沿着“云锦天衣”西来的方向前行,穿越历史的烟云,从中州一路向西,西和,便宛如穿越时空、伫立在天地间的一幅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幅画从姑娘们的纤指处漫起,如水,带着祈福,蕴着甜美,涵着相思;这幅画在云水里扩散,星汉间渲染,灵韵处妙成,于七月初七的这一天,升腾成女儿们心目中一幅离神话最近的画。一笔笔,绘成葫芦架下的虫鸣、葡萄藤边的青晕,绘成玲珑剔透的心跳。

在甘肃西和,乞巧是一个谁也绕不过的话题,在这里所有关于乞巧的话语,在人们的口头相传中溶化成指尖红红的祈愿;所有关于这个季节的物语,在节日里汇成夜空中的星辰。年年璀璨,岁岁动容。

或许是有意,也或许是无意,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以一位青年男子的身份来到此地,捡起一段神话的片段,或拾起一片传说的章节,贴耳,有先秦的风自民间吹来,有牛郎织女的频频私语,更有西和和乞巧娓娓道来的前世今生。

◎西和,从神迹开始描述

人是一个奇怪的存在,每到一个地方,最先被吸引住的往往不是当地秀美或峻拔的景致,也不是耸立的建筑,而是一个地方的传说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或深或浅地印入自己的脑海。

在陇南市以北,西秦岭以南,伴随着西汉水上游的水声,我在电脑上翻阅史料,发现西和是一个离神话很近的所在。

《山海经·内东经·郭注》中载: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华胥的女子,在水草丰美的“雷泽”踩了雷神的神迹——“大脚印”后怀孕,12年后生下了“三皇之首”的始祖伏羲,这也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华胥履大迹生伏羲”之典说。据考证,今天的陇南西和一带,古代也属于“雷泽”之范围。

在我的记忆中,关于伏羲的传说有不同的版本,有说他出生于甘肃天水一带,,有说河南淮阳是伏羲氏的都城。而在宋代典籍《路史·后纪一》和《太平御览》中明确记载:“伏羲生仇夷,长于成纪,徙治陈仓。”,“仇池山,四壁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这些久远到神话的传说,可谓莫衷一是,典籍《路史·后纪一》和《太平御览》中的“仇夷”“仇池山”而今就在西和境内,站在这块热土上,我更倾向于此地。

到达西和的第二天,我沿着神迹记载继续前行,来到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的仇池山。但见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这两个水流汇集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仇池山,海拔1793米,平顶的主山明显是与众不同,峰起的突兀,危崖峭壁间,直插云海。同行的导游说,始祖伏羲就是在此诞生的,神话传说中的战神刑天也葬首于此,而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氐族,也曾在在此建立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仇池古国。

在我的印象中,氐族,是华夏一个古老的民族。氐族人,在历史上传说是着有“三只眼”的人。神话中里,有着三只眼的“杨二郎”“马王爷”等等人物原型与此有着极深的渊源。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西和,是氐族的故土和发祥地。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在这片群山横陈、峡谷交织的山岭之间,出现过前仇池国、后仇池国、前秦、后凉、,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人逐渐消失……

在西和的日子里,与当地人谈及远古,就有神迹依稀在我眼前浮现;谈及先秦,就有竹简慢慢地在案边泛青;谈及民俗,文字里就飘起了古老的歌谣;谈及啸声,西风就装满了行囊;谈及天河时,骤然,有星辰在天际喊痛;谈及女儿,就有心灵手巧漫上掌心的画框;而谈及乞巧时,时光顿时就洞穿了衣袖,落成一地的斑斓……

◎乞巧,在西和由朴素走向大美

风属于世俗,星辰属于夜空,而一些古词适合在西和的烛光下静读。

在西和乞巧女儿节期间,人们最想读的无疑是宋朝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一词。其实,此次西和之行,我就是抵不住文字里的鹊鸣声声,循着《鹊桥仙》古词而来的。

乞巧,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最先见于东汉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描述,这是古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它来源于中国古代著名民间爱情故事《天仙配》中牛郎和织女的神话传说。乞巧中的“巧娘娘”织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即人们俗称的七仙女。

这个传说,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的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牛郎,父母早逝,跟着哥嫂过活,后被迫分家。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老牛颇通灵性。一天,织女和诸姐妹下凡到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见织女……织女感动于牛郎的忠厚做了他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育了一双儿女,生活美满幸福。天帝得知后,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用头上牛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划下一条天河隔断两人。牛郎不能渡河,只能与织女对河而泣。他们的坚贞爱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喜鹊们搭起一道跨越天河的鹊桥,让他们在天河上相会。后玉帝无奈,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一个传说故事,记录的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屈与奋争。

在我看来,一个人可以一辈子没有传说,但是心中一定要有一个传说。

读着牛郎织女凄美的故事,传说中的纤云在我的面前和空中变幻,倏忽而过的流星仿佛在向世人传递着无尽的相思……秋风白露中刹那的七夕相会,柔情似水,至死不渝。那么凄,但又那么美……

起身,遥望夜空,遥远无垠的银河,在此刻把我的思绪拉得更近,也更远。

据不同史籍记载,乞巧是汉族民间祭祖文化的组成部分。《史记·秦本纪》中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可见,女修以织闻名传于后世,因系氏族的始祖,故成为“织女”。

秦先民最早居于汉水上游,将晴天夜晚天空呈现的银白色光带称作“汉”’。“汉”又称“云汉”、“天河”,后成为“银河”的通称,也指发源于西汉水。后秦人将位于银河北侧呈三角状排列的一大星两小星称作“织女星”,以纪念自己的始祖。当地人在乞巧活动中供奉的“巧娘娘”就是“织女”。“牛郎星”,也叫“牵牛星”,在银河的东南岸边。

乞巧,“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它成于汉代,经唐宋润色,明清时达到全盛,是秦人古老遗风的流传和延续。西和的乞巧活动,也是源于此。一年一度的西和“乞巧节”又称“巧娘娘节”,节日从农历六月三十延续至七月初七,这是一个独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因参加乞巧的多为未出嫁的姑娘,历代文人又称“女儿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西和乞巧,一幅天地之笔绘成的“神画”

也许,用一幅充满神话气息的画卷来形容西和乞巧,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来西和之前,我的心一直空着。来到西和,沉醉在在乞巧女儿节的文化盛宴里。每一丛绿,每一个祈愿的细节,每一缕虔诚的气息,都仿佛在我的内心暗暗萌发。萌发的,还有诗情和画意。

或许此刻,我该作为一位诗人,在山水和人文传说中穿行,用诗人的浪漫想象在西和的天地间画下一幅关于乞巧的画卷。

不妨,从仇池山的伏羲崖起笔,溯源上古,铺就厚重的底蕴;从西汉水和晚霞湖里借来“上善若水”的水意研墨,以水的质朴润色画卷的底色;从起伏平缓的土地上画起,让肥沃在纸上跃成物华天宝的存在;并在岭南山林区涂满绿色,让叠障的峰峦、陡峻的山岭叠成人杰地灵的宝坻;而把白云豆、胡麻、菜籽点缀在鸟语花香的田野,把小麦、玉米、洋芋、荞麦播撒在民间的地头,把黄澄澄的锅盔、爽滑劲道的杠子面画进每家每户的炊烟里,把娃娃鱼、红腹锦鸡画成野外的精灵;把凤凰山、云华山画成节节拔高的万千气象,把“乞巧”的“搭桥歌”、“迎巧歌”、“送巧歌”画成岁岁年年的节庆;然后,在画上种上半夏、红芪、当归、柴胡、西贝母这些中华的草药,慰籍病痛;用款款女儿情,来形容民歌的颜色;把和睦相处的十几个民族,画成团结奋进的花红。最后,用神话的传说和乞巧的祈愿泼洒画卷,以红红的印泥落款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西和神画”的祥和!

收起想象之笔,西和乞巧,一幅天地之笔描绘而成的“神画”分外醒目地耸立在我的心中,我知道,这幅画也将永远地耸立在西和这块与神话分不清界限的热土上。年年恒远。 

短暂的七天时间里,西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该是我此生值得铭记的一段行程。或许,多年后都不会磨灭。

背起行囊,离开西和后,也许我还会去另外的地方旅行。但我会牢牢地记住: 在西和,有一种祈愿,叫心灵手巧;有一种感动,叫鹊桥相会,有一个节日,令人们岁岁动容。

二等奖(4名)

【047号】

在西和,追溯乞巧活化石的时光印记

作者:赵长在(河北)

乞巧节,与星汉同辉

中国陇南西和,农历六月三十到七月初七

占据了我的思慕。置身于欢乐的海洋,憧憬着做一个

巧汉子。我耕田,她纺花织布

不用去庙里求签。也是一段

美满姻缘。家中有个女儿多幸福。一年一年的女儿节

伴着青春美妙的时光。祈盼心更灵,手更巧

舞动的身姿,轻移的舞步,开心的欢笑

动人的歌声,心诚的乞求。此时此日,天上与人间

共舞,凡人与神仙同歌

七天八夜的邀约,人神共庆

七天八夜的沉醉,把一个狂欢女儿节,托举到天上

与银河对接,与星汉同辉

这不是在天宫圣地,而是在人间仙境

在秦皇故里。在仇池国的故土。在伏羲的出生地

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把织女、牵牛、河汉

凝结成一个节日。用一根红绳,用飘散的香烟与歌声

蓝印花的小褂,红印花的小褂

在西和的青山绿水间,流动成一幅民俗风情画

巧女醉了。醉了西和的山水、土地、村寨

一个个巧汉子更是醉了

能娶一个巧女做媳妇,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女儿家的才情与才艺,展现的淋漓尽致。脸上的笑容

开成了花,流成了水。一曲乞巧歌,唱醉了

一支支乞巧的队伍

无论是坐巧、迎巧、祭巧、拜巧

还是娱巧、卜巧、送巧,都是对民间信仰的崇拜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件件手工艺品

多像一行行灵动的诗句,围簇着欢乐的乞巧节

邂逅一个个叫巧女的仙女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家家乞巧

想一想,都心醉。从乞生到乞巧,乞心灵,乞手巧

期许成为巧女。在乞巧传习所,在乞巧坊

巧女的巧思妙想,得到充分的验证

一个个心灵手巧的巧绣娘,把全部的才思

绣成枕头、花包、荷包、花鞋、鞋垫。把梅兰竹菊

龙凤喜鹊、鸳鸯蝴蝶,巧妙地组合成图案

让四面八方的客人,都能领略到巧女的风采

纸货店里的巧娘娘像可以作证

端在手上的香蜡纸品盘可以作证。跪迎接拜的仪式

可以作证。红绳束起来的豆芽儿可以作证

盆中的清水可以作证。暖心的连心饭可以作证

酸楚的送巧歌可以作证

勤劳淳朴的西和女儿,用一颗颗善美的心

灵巧的手,诉求着心中美好的愿景。乞求与歌唱

感天动地

再冰冷的心,也会融化。我相信

天上的神仙女巧娘娘,会被这情真的一幕幕,所感动

赐予西和的女儿,心灵手巧,美满姻缘

动人心弦的场面,震撼人心的仪式

随着晚霞湖波涌的湖水,流传到四方。清洌的湖水

总让人想到西和女儿的柔情,率真的情怀

清幽的仇池山,高耸的伏羲崖,山间的云彩

是红色的吗?像一颗颗女儿心

云中仙境,可是巧娘娘美的化身

清泉边,水井旁,乞求的队伍在歌唱

缘于秦风,流传千年不衰的女儿节,凝结成中国乞巧的

活化石。一根红线绳,正延伸到南天门

接巧娘娘下凡来。迎请的巧女,仿佛下凡的仙女

打高山接你来。打河边接你来

唱迎水歌、进院歌、献茶歌、坐巧歌,跳麻姐姐

照花瓣,送神送巧。荏苒的光阴里,有神灵,可以乞巧

是幸福甜蜜的。最终乞求来心灵手巧

在西和,等女儿情、女儿梦

从内心穿流而过,只把挚爱与情深留下。由衷的歌吟

是祝福的心曲。洒遍西汉水两岸

唱照花瓣歌的巧女,掐豆芽的巧女,唱着跳着的

巧女,送巧娘娘过天河、渡鹊桥的巧女

统称为:心地善良、能歌善舞

勤劳聪慧的美丽仙女

一个女娃娃的节日

织布的梭子,老了。耕地的老牛,倦了

时间,仿佛一盘古老的石磨,碾着西和流逝的光阴

一群未出嫁的女娃娃,用她们的心灵手巧

勤劳智慧,延续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只能远远地看着。看着她们剪纸、柳编、刺绣

排练、歌唱,用麻线织布。这些聪颖俏丽的女娃娃

多像天宫善织云锦天衣的仙女。一根根红绳

把一个个美好的祈福,连在一起

连成一座连心桥。恭迎一个节日的到来

时光的纺车,纺出西和和美幸福的日子。一条条祈福的

道路,纷纷抵达同一个女儿盛会

祈盼着,等待着

甜蜜而焦灼的女儿心,犹如染指甲的指甲花,羞红着

开放着。盼着亘古不变的千年旋律,又一次

响彻西和的乞巧大地

两个七的重叠,一年一度的女儿狂欢节

把心中美好的祈愿,告诉巧娘娘,告诉上天,告诉神灵

告诉人间。美丽的女娃娃们,向着各个乞巧点聚集

她们口中念念有词。乞盼,祈福

乞求巧娘娘赐心灵手巧,赐婚配如愿

夜空明净。一双双纯澈的眼睛

多像一片璀璨的繁星。那一定是织女星圣洁的星光

照射进她们灵秀的内心

源于陇上江南的乞巧女儿节,浸润着

我的思慕。而西和那一群能歌善舞、聪明伶俐的女娃娃

在清美的晚霞湖畔,都变成织女的美丽化身

醉在七天八夜的女儿盛会

又一年。又一个乞巧女儿节的临近

节日未到。早被深深感染了

一个个清纯俏丽的巧妹,在忙着攒钱

染指甲、生乞巧豆芽儿。在一千八百多年的岁月变迁里

感受着乞巧女儿节独有的美

选乞巧头,选乞巧点,练习乞巧歌

排练乞巧舞,凑份子“搭平伙”。七天八夜的女儿盛会

牵连着每一个西和女儿的心

穿戴一新的她们,如一群快乐的小鸟

诉说着西和女儿节的千年传承历史。一个个淳朴善良

勤劳贤惠的巧女,多像那座巧娘娘的雕像

屹立在伏羲的出生地

纺线车子,织布机,刺绣的绣花针

剪纸的剪刀。愿意说到这些与乞巧节有关的物件

说到她们的心灵手巧。灿美的乞巧文化,还会延续下去

如永不枯竭的心泉

一代一代的西和巧女,正变成巧嫂、巧妇、绣娘

把淳朴善美的品质,缔造成云华山的高峻

晚霞湖的宽广,西汉水的悠长

手中的彩扇,祭祀的歌舞

多像照亮女儿心的点点烛火。与西和淳美的民俗风情

生动地融合在一起。爱上西和多好

醉在西和多好。可以亲身感受中国乞巧女儿节

七天八夜火红的激情

漫步在乞巧文化长廊

依稀看到来自汉代,闺中待嫁的姑娘们

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抬着巧娘娘的神像,捧着香盘

正行走在西和古老祥美的土地上

在西和,追溯乞巧活化石的时光印记

乞巧文化的源远,是因为西和的钟灵毓秀吗

还是因了清秀山水的浸润,而叠加在一起。青山悠悠

水声荡荡。乞巧女儿节的深厚文化根脉

多像西和灵美的灵根

七夕乞巧,与秦人遗风有关

与巧娘娘节有关。与织女有关。与民间优美的传说有关

一页页生动鲜活的历史,记述着中国古代乞巧的

来龙去脉。与西和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西汉水中母性的光辉,是我要说给西和的

文明的发展史,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水,萦绕在感念的心怀

中国乞巧女儿节的诞生,像黑夜里点燃的火把

照亮一个民族的兴盛

一座美丽城市,也因此变得灵动

我相信,那也是许多人的深深乡恋。乞巧小镇、乞巧村

乞巧广场、乞巧苑,唤起西和女儿的记忆

站在乞巧文化墙下,追溯乞巧活化石的

时光印记。聪明智慧的先人,把人间美好的祈愿与向往

赋予一个圣美的节日,让天下的女娃娃们

都为女儿节所倾倒

沿着巧娘娘布施的灵慧,求解一个活化石的脉络

与经络。山水合一,天人合一。记住乞巧女儿节的精魂

也就记住乞巧文化茁壮的根脉

祈愿、乞求的说出,是对七夕乞巧的呼应

心向西和。也想趁着盛夏的香风,交出内心丰裕的情愫

被一片乞巧福地,永久收留,或接纳

时常想到银河、云汉、织女,织布的织机

想到乞巧节的起源地。一千多年的沧桑岁月,为千古的

吟唱,做了最好的参照。仿佛正回到男耕女织

回到一片五彩云锦

乞巧女儿节,深深根植在西和人杰地灵的土壤

像烙熟的锅盔,做好的扯面,剪好的剪纸,绣好的枕头

编好的柳编,唱起的山歌,跳起的舞蹈

成为陇南人的宝贵财富

鹊桥上,弥散着一曲伤感的送巧歌

巧娘娘莲花台,今年去了明年来

把巧娘娘,供奉在心灵高处

那注定是一场场庄严肃穆的仪式

一首首乞巧送巧歌,把巧女的心和令人敬仰的巧娘娘

紧紧地拴在一起。设香案、摆瓜果,焚香放炮

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从一千八百多年的

历史变迁里,流传到今天

乞巧的愿望,从未间断过

有着金子般品性的西和女儿,把古老的乞巧习俗

融入血脉。民风淳厚的风土,优美的传说,不需要着色

与勾描,就可以画一幅乞巧的醉美画图

巧娘娘。在西和女儿的心尖上,扎下根

像一粒美丽的种子。被尊崇着,供奉着。需要多少年的

深爱,才能装下对巧娘娘的敬仰。需要

多少年的传承与创新,才能让一个古老的节日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七夕乞巧,永驻西和

做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像开场的灯影子戏那样

代代相传。乞巧民俗馆、乞巧文化墙

仿佛能接通天上地下的灵脉

人神相容,从自由浪漫的乞巧女儿节开始

一颗虔诚之心,天地可鉴。如果有可能,就将一湖

碧波荡漾的水,在火热的激情里,煮沸

跪迎,或接拜。迎合着乞巧的队伍

那么多的巧女,循着七夕而来。为心中美好的祈愿

而来。美丽的巧娘娘,生在西和女儿心中

供奉在西和女儿的心灵高处

有聚首,也有离别。歌声欢笑

伴着泪水。来年不知谁出嫁,年复一年的女儿节

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巧女乞巧的情怀


【336号】

乞巧女儿节诗词作品三首

作者:丁运时(湖北)

           一、五律 陇南女儿乞巧赞

俯首迎风立,陇南日月长。山川连故地,花木蕴馨乡。

乞巧传佳节,习俗誉彩光。女儿歌舞秀,七夕韵流长。

           二、七律 陇南女儿节行吟

槛外繁花几茎栽,人间乞巧漫登台。一番笑貌银河邈,万种风情大地来。

聪慧女儿相聚首,传统佳节共萦怀。鬓香今夕人圆梦,璀璨星晖满眼开。

           三、水龙吟(七夕女儿节感赋)

    凌虚如梦乘风,山河形胜登临路。陇南气象,云空碧洗,澄波倾注。岁月峥嵘,斜阳芳草,新花老树。怅余生也晚,风云七夕,鸿鹄事,多空许。

    遥想牛郎织女,邈星空,钟情千古。息心忘返,狂欢乞巧,梦圆之处。传统民俗,非遗事业,人文风物。更谁人奋袂,刷新故地,续女儿赋?


【088号】

西和乞巧抒情(组诗)

作者:朱佐芳(四川)

◎西和乞巧节

七月的陇南,早早备好了纸笔

酒兴。在西汉水的上游

2000多年历史的纵深

在西和一张民俗画卷上,每年布一道景

让一年一度的乞巧节

于陕甘川

三省交界处,盛况空前

秦文化背景下的西和

白日香火袅袅。村挨着村

到处都是载歌载舞

盛会中的巧嫂,巧妹,巧汉子

个个皆为娱巧的好角色

夕阳识时转身,一寸寸退出舞台

让村民把院子

挤了个满满当当

夜幕里的村庄欢声笑语

明烛高照

坐巧点的巧娘,头挽高髻

禅坐习俗的莲台。白釉碗四周

卜巧的姑娘们染红指甲

怀揣忐忑

在民间的习俗中,屏声静气

七夕,相思

烟霞微月澹长空

许多年了。神话还在生长

静谧下的虫鸣

从一枚月色启程

让秦观《鹊桥仙》里飞出的

一阕伤词

剪影一幅幅,凭栏远眺的背影

为一个诺言。盈盈一水间

银汉秋期夜未阑

神话从高远处

从亘古的故事丰满处

落户中国

陇南,一片小小的人间

乞巧红

红妆素手。上下翻飞

彩线穿梭

扎一排针孔,织十寸相思

千百年来

被妣神赐予福祉的

西和的女儿们

天生一双,巧娘的巧手

一场秦人的遗风

从旧时

一直吹到现代

像女红一样,渗透整个陇南

七夕,一只蝉行走西和

一只秦时的蝉,遵循祖规

字正腔圆

从自己的嗓音

突围。打开夏日的天空

为村庄的日新月异

唱起了高调

晚霞湖性格生性内敛

装满青山

云影,和七巧不老的传说

乡村偌大的寂静里

万物过于安详

夕光中的村口

有西和的良田万顷

浪漫七夕的葡萄架下

有随手可摘的,情语数枚


【112号】

乞巧书(组章)

作者:丹麓听翁(甘肃)

舞蹈盛宴

西汉水,侍候着黄土层。默默中牵绊住风雨雷电。

西汉水的背后,先秦之水汩汩历经大堡子山。一种激荡内心皱纹的舞蹈,乞巧之舞在这里诞生。

女儿。舞蹈之躯。在赶梦的荆棘中,塑造了形态,镌刻了心灵。

乞巧节,打开了人类智慧的屋檐。

推出美的高山,垒砌出情的长城。思乡里有了盐滋味。

七月的盛宴里多了一样簪子。

用皱纹纸花、花衣服、头部模具拼起的巧娘娘,在七月中旬的天幕中,诞生一种祈求幸福的美丽花朵。

巧娘娘们,跳起了打皱的舞蹈。

美是打皱的旋律,打皱了,才留得住远古的无数沟壑。每一道打皱的舞蹈痕迹里都叙述着一种浅唱低吟的思绪。

作为美丽生活的注脚,巧娘娘在秋天出界。

乞巧之约

不约而同。垫着超凡脱俗的云彩而来。盛会溢出了西汉水。

西和之畔,礼县故里,从四面八方来的美丽使者,着花衣,从心灵里带出耕耘,踩着秋天暖洋洋鼓点指手画脚,写下大段的秋天溢美之词。

自故乡来,悠远的过去停泊在人类的认知半径中,乞巧的半径从西汉水走到人类的视野中。

把年年相似的梦想,用七天八夜来释放。

西汉水上空飘起了古典音乐。

花纹簇拥。人影栈道上,点燃了彭拜。

约会的秋天,谁在西汉水的上游等待梦想,我们大家爱语汩汩:

丢弃出岔的心事,我约你携手走进乞巧的约会中,为完成一幅干净的水墨画,我们在西汉水边度过了七天八夜。

一个姑娘的乞巧之愿

姑娘姓孟,临水而居,不计较年月奔波在西汉水畔。

她,搭建了乞巧的戏台子,临摹了姑娘们的心态,虔诚的制作了理想中的巧娘娘。

乡愁一湾湾,不见帆影莅临的江面,她把乡愁烧成一朵朵绽放的花朵,在秋天开放。

涟漪走了,印记还在。

孟姑娘把乞巧之恋缝补在乡愁里,在七月流火里出鞘、打夯、浆洗。

一代代的姑娘们在乞巧节里怀春,想象着炊烟塌陷的屋檐。

孟姑娘,把生活之旅建在乞巧的阵营里,与姑娘们分享心灵美丽的盛宴。

乞巧节,无物质干扰的遗迹,在一毫米厚度的麻纸上烙印出飞天的气焰。   

岁月旧了,越发醇香。历史更迭的陶瓷堆场中出土的乞巧节这种文物,人们把玩了又摩擦。

或许,选择已经出港。孟姑娘的愿望等待着攻城。

岸边与土层

画符推开尘封的岁月。姑娘们以扇子为举重的器具,举过头顶,膜拜天地。

咕咚声响了,锣鼓声雪崩了。

岸边,栖息的结构。来来往往的人们留下目录。

土层的厚度,撬开了数量。

大堡子山下,祁山上,遥不可及的远方迷住了视野,千年间流传的梦想活在几样道具中。传承的梦想更迭了岁月的筚路蓝缕。

一种合唱,整齐出操。洒遍岸边的乞巧相思,延续了一个又一个爱情神话。

再土,也土不过土层,那种靠土支撑的立体面,每揭开一层,每惊艳一次眼球。

那种舞美的动作,每展示一次,每掀翻一次身体。

我,祈求岸边没有疆域,可以驰骋下去,我呼唤土层没有剑锋,可以为人类的精神保鲜。乞巧舞骑着岸边而来,夯实了土层。

祭祀之美

祭祀,摆上两只鸳鸯。翅膀里供上爱情。

痴痴聆听着青春吼叫。上好的麦芽郁郁葱葱,在绿色的宫殿中向未来致敬。

苹果、桃子带出秋天的园圃,与稼穑称兄道弟。

行祭祀之礼,跪拜、焚香、跳舞,各显风流。

,午后的古道边,挤满了瞧美丽的人影。

给高于自己的形象施以神灵,瓦解了心灵的沟壑低洼。姑娘们,信念中滋生了丝绸,回味中布置了恬静。

在秋天斜阳中,对巧娘娘拜了又拜。

恋家,还得从家中走出,走到四野中,打滚的阳光占据了西汉水流过的牧场。

携明月归航,用明月祭祀远方,远方牵引着乡愁。

还天地一餐歌舞祭祀。西汉水

造型了乞巧节的衣衫。

夙愿的上游

女儿,挑担子,担江山。

把父母担在肩,把公婆扛在身。

每个巧女儿,在心里有杆秤,秤着时间之湾,秤着心灵手巧的重量。

夙愿,语出心田。那不大的血液含量,荡涤出无数条动脉和静脉的碰撞。

上游在哪里?绵延的江山,把视野刺绣了一层又一层。

原汁原味的夙愿在心中图腾。

男耕女织的时令,淹没在二十四节气里。

祁山、永兴这些地名,低垂在秦乡故里。

借巧娘娘模样,让夙愿回家。夙愿很深,在三尺不到的巧娘娘身上幽灵般游了三千多年。

天地五行、世态万象,相扣着走进今朝。

世间造就的女儿,谁与之相比?独一无二的

镶嵌在时空的正面。

上游的方向,矢志不渝的指向苍穹。

卜美

占卜美丽,仰望至高。在故乡回望古道,需要一生的力量。

出发,在午后的征途上,来回只几百米,却走了七天八夜。把米当长途来计算,美丽上头,时间上岸。

爻辞中,竟是吉言!

沸腾的声响,炸开了人影。

寻觅巧的意象,占卜的文字含着晕色,浸透了温养的心田。

龟甲兽壳含着灵气,相互碰撞出磕磕绊绊,在胸前禅意般现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符号。拴住了心脏,心里有了磐石的重量。

生活,开始有了指望,暗示的力量

去乡村荒野巡查了。

女儿梦,在占卜辞藻中莺莺燕燕,撺掇着希望。

历史的影子

我看见了人类出游的影子,集体出游,奔赴郊外。

把不属于身子的东西倾倒出来,收回自己的身子,身子中疯长出灵魂。

圆梦,在圆梦之外。

行板如歌的历史弄堂中,迎巧、坐巧、卜巧、送巧,不只是修饰词的易换,还有生活浓艳般的场面再现。

镰刀刈麦,麦粒成了仓库的承载品;鸳鸯戏水,水域开启了爱情的江山。

向心灵讨巧,人们把生活坐化。

话外之音,还在传输着自己的速度。加速

来自心灵的加力。

一种出城的映像,反射着璀璨的山脉。

上岸人,早已风尘仆仆。

对未来许诺,我们如影相随。

图 腾

我在寻觅人类,满眼中,影子占道。

山,走向河;河,走向山。

带火的民族,为了黑夜研磨出光明。为了瞄准日月,嫦娥飞天。

翻越山河、逢水搭桥、剑飞草原,把大片的想法立在世间。

心的荒原上,无数故乡的旗帜横七竖八的飘扬。折叠形象的棱角,剔除力透纸背的力量。没有终点的城堡,斜插在心的小径小道上。

图腾的调色盘上,女儿们绘出五彩画品。

寄寓的边上,西汉水的弄堂中,一种拔弩的姿态从仙境中款款而来。

乞巧节,图腾啥了?牛郎织女从遥远的天河寄来星光灿烂

洞悉人间,还魂人类

返璞归真

依托,没有归路。

乞巧节。活在绿色压枝秋气旺盛的初秋。姑娘们,素描出秋天的点缀。

唱词、舞蹈、行板、刺绣、剪纸,如数家珍的解构着西和、礼县的山山水水。

抛出西和、礼县两大绣球,用先秦做坠子,钓起躺在历史臂弯中的文明。

大堡子山、祁山是先秦的,也是陶瓷的;乞巧节,是西和、礼县的,也是世界的。

返璞归真之路,从出发点到出发点,人类走不出半径之外的距离。

最多只是一个小圆对一个大圆的相恋,一个大圆对一个小圆的包含。

生活的消声器,已经很厚重的把杂音搁浅了。

一卷净化心灵的舞影蹈光,璞璞而来,打开了我们等待好久的夜明珠

测试着视野的分辨度

将持续多远


三等奖(6名)


【077号】

七夕女儿吟

作者:唐秀宁(甘肃成县)

兰仓七月露初融,

秦人故地重秦风。

闻道女儿节正好,

呼朋携侣汉水滨。

西垂旧苑柳千行,

烟静云婉秋韵长。

田夫村妇勤耕织,

东阡西陌谷穰穰。

园内欣荣争秀发,

万树千枝嘉果香。

一年一度乞巧会,

家家女儿乞巧忙。

盈盈素腰绮罗带,

娥娥粉面芙蓉妆。

娉婷彩袖参差舞,

袅袅秦音宛清扬:

七月初一天门开,

我请巧娘下凡来。

七孔银针五彩线,

十指春风写幽怀。

我待巧娘心如月,

沐手焚香殷勤谒。

灯前花下相逢迎,

莲心犹忆旧时约。

天上织女感此音,

停机抛梭悄动容。

霞袂飘飘出巫岫,

荷衣冉冉下云屏。

巧果巧瓜承巧说,

巧芽青葱置巧桌。

瓶中盈盈七巧水,

分明银汉挹秋波。

人间天上年复年,

织女原是断肠仙。

尘心一念为情苦,

朝朝暮暮少欢颜。

祭巧吉日七月一,

香花巧果供仙客。

花开果熟才一季,

仙娥几尽相思泪。

七月初二喜日殊,

唱巧堂前燃红烛。

烛花结穗不堪剪,

烛影摇红意扶疏。

唱巧一夜到初三,

纤纤新月似眉弯。

孤心望断来时路,

两地相思一水间。

初四初五齐坐巧,

女心殷忧月下祷。

三生石畔问前缘,

相思不比相逢好。

初六喜蛛结喜丝,

灵鹊赴会恐来迟。

遥知河汉纵且横,

始信佳期不易期。

年年乞巧歌如潮,

几番风露立中宵。

此生此情心难渝,

地角天涯不算遥。

初一唱巧到初七,

七夕女儿泪沾衣。

西江碧水接银汉,

流波浩渺伤别离。

骊歌宛转过西江,

天边归雁两三行。

送巧一曲情无尽,

欢情不及离恨长。

人间今夜忍轻离,

明朝牛女惜分飞。

天上人间共此怨,

一别魂梦两依依。


【026号】

西和乞巧  秦风唱鸣(散文诗)

作者:巴伶仁(上海)

序 西和乞巧女儿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月,秦乡故里,始祖伏羲诞生地,更迭的传承道具,迷住人们视野。

七天八夜,爻辞中的吉言炸开巧的意象,镶嵌进时空的岸。

江山万代,释放梦的西和汉水,乞巧承载的目录长卷,为眼球保鲜。

祁山、永兴,礼县……

2000多年的传承,多少乞巧的故事绵延。延续的乞巧节让二十四节气惊艳。

人影牵住赶梦的荆棘,心灵耕耘的盛会溢出黄土层,乞巧的爱语超世不凡。

汉彩女——东方的智慧女神,在七月七的簪子上诞生一种幸福快感。

西和故里,恩赐生活的精神力量,彭拜着悠远的云彩,先秦之山推着情的半园。 讨巧的民族,研磨出光明,疯长的灵魂,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许多辞藻让历史一遍一遍重演。

仇池山、八峰崖、云华山、晚霞湖、法镜寺、隍城森林公园、凤凰山……

麻纸、仇池石、草编、柳编、绣花保健枕、刺绣鞋垫……

锅盔、烧饼、杠子面、甜醅、醪糟……

秤的重量给自己一个牧场,驰骋的缰绳挑起自己的江山。

乞巧的大堡子山、祁山已经走向世界,先秦的,现今的西和与礼县,烙出更迭发香的醇宴。

乞巧节的厚度叠加不断。

一代代锣鼓声,一代代女红,一代代图腾的依托上,炎黄子孙将心的芬芳蘸满春天。

一、坐巧

七月滚烫的诗行,切入一种砰然的心跳,在生巧的一举一动之间。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

千年传唱的乞巧歌曲,让龙南西和仇池山伏羲崖,让心灵生动出暖暖的情结,青翠欲滴的山河,蕴藏着一腔

坐巧的人家,年年机杼,织就云锦天衣。

心灵手巧的智慧女神,让美丽释放礼县。

西和西汉水,流淌的思念,包含最多的寄寓,滑落眉间的分辨率,透彻了视野,编织成一种记忆与七彩的花瓣。

乞巧的诺言,鲜润了动感。灵魂流泻的文字,深刻记忆的内涵。

二、迎巧

七月浆洗了思念,汗水泪水洒遍过相思岸。

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灵巧满山涧。

乞巧的姑娘闺房高坐,怀春夯实的墙脚,塌陷了一纸炊烟。

岁月把玩历史,涟漪走过乡愁湾。

昔日女子被男权奴役,在家尊父母,出嫁从丈夫,没丈夫从儿孙,一生填满磕绊。

捡一副水墨画,让记忆驻进衣衫。

姑娘们举重天地,纤手巧姑织出五彩的绫罗绸缎,丝线走过水样的鸳鸯花开并蒂莲。鲜活了几个世纪,几千年。

我一直在七月七等待织女的到来。相望隔岸,留驻进记忆的碎片。

三、祭巧

用记忆剪纸千万个图案。

用一个个爱情神话推开尘封的信念。

巧女牵着乡愁,搭建一湾虔诚,把爱绣进心田。

心灵的璀璨加力河山,折叠荒原。

繁花轻诉的幸福,摇曳着绚丽的风景,有阳光做伴。

时间之巧;生活之巧让血脉传承了几千年。

心灵图腾,滋生了多少古道热血,让风流没有剑锋, 禅意意会在胸前。

斜阳在塬上焚香,明月回味祭祀的夙愿。

四、拜巧

几千年的中国女儿梦以巧相传,举头膜拜,请巧娘娘 下云端。

这一古老民俗的独特的魅力,占据独特的风范。

启迪自我设计的智慧、人生出彩的自我发展、梦想成真的自我实现。

活态传承原汁原味的乞巧文化,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更多更好的内涵。

巧嫂巧妹巧汉带着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走出大山。

积淀中华民族厚重,积淀传统美德;积淀一代又一代女儿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女性文学艺术家,女性实干家撑起了西和全面发展的半边天。

五、娱巧

打皱的远古碰撞出灵气,漫过沟沟沟坎坎。

     一地鸟声被迁徙的飞翔显现。

打皱的低吟浅唱,易换的修词,收回自己的散板,坐化心灵的每一个场面。

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天庭洞悉着人间。

历史撺掇过多少希望,守候灵魂深处,聆听远方的呼唤。

驰骋的思绪,随马鞍起伏,打皱的舞韵,瓦解了心灵的立体青春,恬静挤满美丽的爱情圃园。

一缕音符涟漪了多情,用打皱的思绪镌刻了生活,抛掷的旋律漾起水面

五彩的巧女,坠钓先秦的音乐点,任剪纸刺绣与歌舞行板相恋。

乞巧的舞姿让心的距离搁浅。心的仙境,描出星光灿烂。

短衫长裙飘起龙摆尾,印记了乞巧之恋。

乞巧舞韵圈一个阳光圈,思念的路上有许多生命在震颤。

成熟的过程是沿着岁月去不断拔节,将守望的梦点燃。

六、卜巧

七月闪烁着眸子,穿透奇彩时空,流露着一种情真意切的动感。

那些原汁原味的民俗鸣响千年。

五行文字占卜过天地,扣住世态万千。

现代元素,新鲜血液。

心花做的网,密织成芬芳的画卷。

    源于中国的七姐传说,咸淡了人间几番。

谁的欲望,把一生幸福典当。

王母娘娘的那无形的约束,让一条河犯愁,让人愤懑。

横卧在川里是织女、牛郎相思的河畔。

那只该死金簪,沾惹了一束玫瑰的浪漫。

七、送巧

七月流萤的情愫里,乞巧情、乞巧缘,承载着东方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独守着一个往事心醉的驿站。

七月七,晚霞湖畔的巧娘娘立柱青春的视线,凝聚着执意的呼唤。

别样美丽的距离,延续这渐走渐远的季节,残留着难忘的伤痛河畔。

等待来年,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那种暗香四溢的诱惑,让生机盎然的七月继续缠绵。

陇南西和乞巧女儿节,深邃了华夏民俗文化内涵。

仇池古国谱写西和新篇。

敬畏自然、尊重劳动、展示慧巧、感恩拥有,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光辉灿烂。

一届一届过往的西和中国女儿节,起点到终点都昭示着又一个丰富的来年。

秦人古老遗风弦歌不辍,让世界的灵魂震颤。


【215号】

乞巧节,女儿梦(组诗)

作者:顾小花(江苏)

◎ 巧娘下凡七月七

除了鼓乐声,我们想不出更好的方式

迎你下凡。世代陇南女儿

都是你的女儿。这一天,巧娘娘如约而来

女儿们手巧心灵

舞姿曼妙,今天最美

更多的人会来看你

看你当年留给陇南女儿织绣的手艺

我们更想走出去,走出陇南去

女儿们的心思也可以到山那边

顺着江流,去更远方

最后这一缕青烟离去

七月七,女儿们回到自己的日子

娘娘,请允许我们再用巧芽占卜一次命运

坚强我们偶尔脆弱的肩膀

◎ 江水多长,爱就多远

一条河流

一定会遇上另一条河流

白龙江的水杜绝虚构艳史

关头坝的女儿们刻意隐瞒一座山的身世

白水江的水声记录在纸上

汗水记录在石板上

离开的都会回来

每一条被迫分开的河流

回到大海,她们还要经过前朝的村庄

摘下一路新鲜的花蕾

推迟每个陇南春天离开的时间

炊烟中,旧事才会更加清晰

织布耕田,江水褪去

一些沙粒躺在那里,熠熠生辉

像是巧娘们被世俗荡涤之后

留下的爱

◎以爱的名义织一朵云

陇南的阳光是温暖的,村庄是温暖的

庄稼是温暖的,姑娘的手是温暖的

岁月抽走的丝也是温暖的

被梦境打湿的眼眶更是温暖的

走得再远

也要回到这些熟悉得要命的天空

有一些破损正在被风折叠

雨水落在他乡,泥土各自芬芳

城市的美,也不免有着俗世的孤独

村口老槐树用目光喂养了大群的女儿

此刻正以爱的名义织上一朵云

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月光

梦,迟早要落陇南的人间


【170号】

西和,我的乞巧梦(组诗)

             作者:李晓艳(辽宁) 

坐巧

七月的西和

恰似无数女儿的梦

来赶赴一场声势浩大的盟约

日子像一朵朵花

从你的窗前到我的掌心

在七天八夜的乞巧中

触摸同一束月光

迎巧

我们坐拥不同的城池

上红妆 披彩衣

在鹊桥的路上

在织女手中的丝线里

唤醒昨夜的相思今夜的凝望

请允许我

把这一截月光带走

连同你的影子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

祭巧

设案焚香

一个人的村庄

总是关不住细微的忧伤

你一直在远方

让我以虔诚的心抚摸你

照亮我的柔光

拜巧

今夜便是咫尺

双手合十

我急于找到一个词或是一个

能引领我抵达你的羽毛

从一口井的深处到

七夕的鹊桥

让我挖出行走中的痛苦

重新再一首诗中

拯救孤独

娱巧

今夜你一定会来

让我为你修建一座城

从先秦到汉代一直到今晚的月宫

在你最熟悉的宋词中

卸下一路风寒

让北方的歌和一曲南方的弦

让在水之湄的女子为你

舞一曲天上人间

卜巧

我不能为你抚一曲春江花月夜

更不能为你绘一副富村山居图

我只能为你在一首诗里

守候笔尖上的山水盈盈

送巧

我一直守候最后一缕月光

当西和重新回到尘世

青春重新燃起火把

你转身的刹那

我们并非各自天涯


【181号】

乞巧的女子(外一首)

           作者:单宇飞(重庆) 

她用额头月色

用手指和腰肢织成水域

我看到了初恋的蓝鸽子

看到芦花

刚好落在她的黑发上

她微笑,对着清晨、长夜

异乡,苹果香的女孩

也对着被城市惦念和遗忘的

紧跟的生活

月光下的西和

丛生新麦、百合、橡树……

水漾的女子

她们走近,裙裾上的祷词如萤火

怀中瓦罐有着新醅的甜

世事皆为水流所营养

和相爱的人一起,可是最美的时光?

她们汲水,弯腰的瞬间

仿佛华灯初上

漫野微澜,而微澜里致命的柔软

正是此刻,月光下的西和

有雨,田野,甘蔗林

有拉着我手的男子

没有废墟,废弃的庄稼

留守的等待

如果一场雨的开端是我

我多希望雨的结局能是我的故乡

------液体的西和


【613号】

乞巧,陇南用一根红绳连着巧娘娘

作者:苏美晴(黑龙江)

我愿有一颗陇南的女儿心

目光贴切过去,我愿是陇南的妹妹

心像物合,花朵一般的身体

净水,梳妆,习一门古老的功课

乞巧善书,女工,甜美的歌声

去不洁而正气,去不纯而修身

当青葱摇过巷路

一年的乞巧就等到了神谕的诠释和慈悲

清白俯身过往,女红连接生活

做一个美丽的女儿,落下彩蝶的飞舞

落下女儿心底同源的本心

陇南的女儿节,我心之向往

我穿红,你带绿

一根发辫,用红绳缠绕

仰巧娘娘的音容,凝静心修身之象

然后,羊皮扇鼓舞,为神灵指出人间的路径

陇南的妹妹,红绳连着红绳

群山沉默,意象俘获青枝

一个又一个妹妹,看见了神的妩媚

在乞巧节,我目光游离,无法专注

一个起身,一个回眸,一个

无处不滋养心灵的舞姿

我连忙匍匐在地,乞巧那一份美的心意

时间定格的女儿节

时间是一个失踪的人,那么多妹妹

走出巷陌。乞巧的山歌,凝眸成影印的相册

许多造影的台词,切断了人世的联络

给我一个青枝吧,善意舞动出陇南净心的信仰

给我一根红绳吧,巧娘娘也会福临我的身上

福泽万代的女儿心呀,走出亘古不变的动人风尚

在陇南,做一个幸福的女儿

用一双巧手,修理家园,绣青山绿叶

红彤彤的日子,弥漫着东方的意蕴

陇南,陇南,一双巧手绣出锦绣

类似一次精神的游历,天上的神仙

也偏爱人间的女儿

阡陌密实花朵的倩影,女儿用一双巧手

握住自己干净的心灵

描红,绣花,搭建竹楼

山歌可以绕过青山的阻隔

我手里也捏着一枚绣花针

突然,鸟儿飞上枝头,山风合歌

只有天地间留下一根红绳

紧紧扎住幸福的口袋

离开陇南,我依然挡不住

一对一双的女儿梦

夜夜潜入梦中

乞巧,永不流失的节日

裙摆摇曳,花朵贴在胸襟

水墨是滋养,俏丽如女儿的模样

我愿变成蝴蝶,飞到你身上

我愿变成萤虫,照亮每个针孔

乞巧呀,女儿穿着绣工精美的罗裙

脸色艳丽如嫁衣一样的迷人

乞巧呀,女儿拥有一颗灵巧的心

让我歌咏的声音流淌成乞巧的鼓点

让我一再确认我的女儿身

乞巧节,延续古韵的深处,有着风摇不动的火焰

照亮属于你的疆土,属于你的女儿

乞巧节,心灵萌动出一片花海

我知道的女儿先从一枚绣花针说起

安家,立命,不让须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