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新年献词丨2017年,我们想做好一碗羊肉泡馍

2021-06-29 03:25:54



你好,朋友


这其实不是一篇新年献词。


2016已成为历史,对于历史,我们满怀敬意。


刚刚来到的2017,充满未知,我们同样满怀敬意。


我们是追逐时间的人,从几十年、几百年的尺度去寻找一个故事的轨迹,草灰蛇线,伏延千里。我们也是被时间追逐的人,世界发展如此迅猛,一觉醒来,或许已经星移斗转,我们每个人都成了追火车的人。


铺天盖地的新年献词被各种宏大叙事裹狭而来,快要把人淹没。


经过两年多的摸爬滚打,我们只想告诉读者:

2017年,历史研习社想做好一碗“羊肉泡馍”。


什么是“羊肉泡馍”呢?


我们身处的学术领域,以推进学术研究、生产学术知识为第一要义,只有那些论证缜密、材料充足、结论新颖的研究才能获得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认可。这样的学术研究我们比喻成“烙饼”,小小的一块,都是干货,吃下肚很能饱腹。但它有点硬,不好嚼,口感欠佳,爱吃的人不多。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学术“烙饼”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再煨上高汤、放点青菜、羊肉之类的佐料,让烙饼变得更美味,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我们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与组织方式,聚合世界各地的青年历史学人,把学术研究的内容转化成历史科普文章、转化成微课讲座、转化成电台节目、转化成互动问答……让那些看似生硬高冷的历史学学术知识、学术观点,用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方式,慢慢传递到大众的阅读视野中,传递到在历史学门口徘徊的陌生人耳边。


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也是我们“历史学+互联网”实验室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


2016年,我们的名字从“明清史研究资讯”改为“历史研习社”,我们不仅仅希望自己作为一个资讯的传播者,更希望能够介入到内容生产领域,建设一个学术知识传播生态系统(有人说这就叫公众史学)。我们的角色是一个卖羊肉泡馍的手艺人。


怎样做羊肉泡馍呢?


作为初出茅庐的“羊肉泡馍”厨子,2016年,我们主要尝试做了三件事:


听到:微课堂,让普通人听到学术。


截止2016年12月,我们举办了38期线上微课堂讲座,这些讲座包含学术前沿、学术技能、讲座直播、互动联合……微课堂希望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尝试解决学术资源不均等的情况,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听到前沿学术。对于一个985、211名校的学生来说,一个学期听十几场大家的讲座不在话下,而对于一个身处三四线城市,学校普通的学生来说,要听一场高质量的讲座难上加难。为什么不能用新媒体的力量,让更多有志于学的人听到这些内容。(你参加了哪场微课?)


写出:孵化作者,进行科普写作。


我们进行了三期原创作者孵化活动,从几百位报名参加的同学中筛选出了十几位同学,进行专业化、技能化的写作培训,培养持续写作的习惯。历史研习社不仅为原创作者提供写作补贴,还将一些优质文章推荐壹读、财经、十五言、澎湃私家历史、北京晚报、中华遗产杂志、北京晚报、文汇报等著名媒体发布,还打造了覆盖50万读者,累计8000万阅读量的全媒体矩阵。(刀背藏身、秒一、红枫、赫拉克、羊菓……这些名字是不是很熟?)


看见:与出版社合作,发掘优质内容。


历史研习社成立以来,受到许多出版社朋友的支持与帮助。与中信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北师大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广西师大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读者推荐历史学圈内出版的新书、好书。另一方面,我们也计划推出历史研习社自己的新书,为更多有追求的历史人提供有趣的内容。(尚书坊栏目的各种书单还记得吗?)


“羊肉泡馍”好做吗?当然不好,烙饼的味道单一而纯粹,而“羊肉泡馍”因为增加了许多佐料,需要协调的内容更多、综合的口感更复杂,对于我们的考验也更大。手艺人不好做,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但不断提升手艺,为更多的顾客提供更美味的料理,也是手艺人不懈的追求与乐趣所在。




2017年,我们将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2014年6月17日,当这个公众号开通之时,我们并没有想到它会拥有10万+粉丝,也想不到会玩起微课、玩起直播、玩起科普写作、玩起社群……我们一直觉得,历史研习社存在的最大意义,是探索历史学与大众链接的更多可能性,玩出更多花样,点燃更多花火。


明年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做这道问答题,留下你的思考、留下你的足记、留下我们共同的回忆。


2017年,世界很大,我们只想专注历史,做好一碗羊肉泡馍。


感谢各位读者的陪伴,我们一如既往需要你。


我们是历史研习社

一个“历史学+互联网”的实验室

一个历史人的知识服务社区



---送福利---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