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其中,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幸福、银杏、永丰、奎光塔5个街道办事处。灌口街道办事处由此而生。
目前,灌口街道办事处辖南桥、文庙、瑞莲、柳河、栏马桥、平义、灵岩、蒲阳路、建兴、紫东、玉带桥、太平、伏龙、西川1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
无论撤并前后,灌口作为都江堰市“一城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座千古名城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堰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汇集,南桥的河风、文庙的钟声、灵岩的秋叶…不知让多少名家大师流连于灌口。
不仅如此,时间的沉淀,也让灌口的美食文化愈发耀眼。麻辣鲜香的特色川菜自是不说,各种地方传统特色小吃更是一绝,还有新潮美食接踵而来…加之又是古时茶马古道的起点,通往汶川、阿坝的必经之地,这里的美食多了些民族风情。说了这么多,小编也想赶紧和大家一起分享灌口的美食啦。
第一篇:童年的记忆
提到这个话题,咱们的小编可是如数家珍。西街口子、南街边上、五桂桥巷巷头、杨柳河尾巴上…到处都留下了吃货小编的身影。
葱葱卷,除了面皮、内陷制作外,汤汁绝对是关键。好的汤汁带有非常爽口的甜酸味,一点点辣味,蘸着汤汁吃起来。香脆可口、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简直就是都江堰人的“薯条”嘛。
说到赵卖面,许多人第一次去吃,都是慕名而去。这家店铺隐匿在杨柳河菜市场内。因为灌县的水好,赵卖面制作出来的面食口感特别好,弹性足,韧性强,不浑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扬名,凭着“老字号”的口碑,直到今天生意依然很红火。
好吃的筒子们可以在幸福路近南街口的地方找到龙池小吃,早餐吃稀饭包子的吃货绝对不能错过这里,特色锅贴外皮香脆、内馅儿鲜嫩,地道的老灌县味道让人流连忘返。BUT小编要提醒的是这家店好像只开上午,下午米有东东买滴!
杨柳河的老妈火锅粉可以说是都江堰最牛的火锅粉之一,中午来得稍迟一点的话肯定找不到空位子。尽管这里有一、二十种小吃,但“点击率”最高、最受欢迎的还是牛肉火锅粉。
南街上有一家“焦老三手工糕点”也是开了好多年了,这里的米花儿糖、冬瓜糖、桃片、豌豆子碗碗,都是70、80那个年代的小朋友最喜爱、最想吃的“零食”。那时候的小朋友,不是想吃这些零食就能吃到的,一般都是“听话了”,长辈才特别“奖赏”的。
“小马哥锅盔”这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80年代《英雄本色》中潇洒的小马哥。言归正传,这是一家回族人开的锅盔店,回族人不仅“兰州拉面”做的好,打锅盔也是一流,这里的白面锅盔一元一个便宜不说,关键在于,细细咀嚼后还能尝出面粉淡淡的甘甜味。
老板是位较真的老大娘,做馍馍也很认真,一做就是三十多年。老城区里吃着她的馍馍长大的人是一抓一大把。到现在,老常客要买馍馍,请在每天下午16:30—17:00这个时段来。早了,馍馍没熟;晚了,过时不候。要吃的话,得掐好时间,不然可能就没馍了。
都江堰冰粉第一霸,有加料的冰粉也有素冰粉,夏天的时候,冰粉里面加上杨梅西瓜和黑米,再加几块冰,。红糖水恰如其分,不会太甜腻也不会觉得淡。这家店也卖烧烤,可以边吃烧烤边喝冰粉,体验冰火两重天。
第二篇:家乡的味道
脚下是滔滔不绝的岷江水,四处是缥缈的古堰夜色,桌上是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手中是泡沫轻荡的啤酒佳饮。再配上都江堰特色大虾、田螺、兔头、鹅唇、鸡翅膀、鸭脚板、鹅颈项、煮花生、煮毛豆、豆腐干等佐酒菜品,那感觉不摆了。
每天早上,“钟鸭子”浓浓的卤香味都会弥漫一整条北街,这是因为,这家老店30多年来一直都还坚持着现场制作和售卖卤鸭子的传统。这里的甜皮鸭皮酥里嫩、香味四溢、咸淡适中,用来佐酒,只有那么巴适了。
都江堰有个水饺,姓郭。其实,水饺不能算是都江堰的特色美食。可是,一旦水饺多了个姓,那就一定是都江堰不容错过的美食。玩累的亲们,可以到杨柳河边歇歇脚,吹河风,来份饺子和凉拌鸡巴适得很哦。
蹄花汤浓郁清香,撒上葱花点缀,让人食欲倍增。可以清淡吃,也可以叫老板打一碗蘸水。女生的话,一只猪蹄管饱。他家早上的小笼包子也很不错哦。
“高猪耳朵饭店”,说硬件环境的话一般,但却被好吃嘴们雅称为:“猪耳朵大酒店”,这也说明大家对这家老店的认可,烟熏猪耳朵,凉拌猪耳朵、各色下饭菜深受回头客的青睐,许多离开都江堰的人,回到都江堰,仍念念不忘“高猪耳朵饭店”。
在原灌中和北街小学读过书的人,恐怕一辈子也忘不了“好吃得很”的北街米线的味道。其中,最为经典的吃法是牛排双绍(牛肉加排骨绍子)红油米线,十几年过去了,北街米线留在了许多70后,80后,乃至90后们的记忆中。
清真寺门口,有一家叫回香园的清真餐馆,是南街上不可错过的美味之一。这里的牛肉炒的特别嫩,回锅牛肉、豆花牛柳,葱爆牛柳、泡椒牛柳,都是这里的招牌菜哦。
井福街的老井串串香,天气好的时候,一到中午就开始上客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桌子挨桌子的要“打拥堂”,喜欢到这里来吃串串香的人总是那么“固执”。当然,兵兵串串香、水巷子串串香、乐山冷串串的味道也是相当的不错。
简单的家常菜馆,招牌“耙耙菜”、白豆腊猪蹄汤、烂肉豇豆…有露天座位,夏日凉风吹,吃饭很惬意。老板彭二哥,随和又率性。亲们要是来吃饭想打折,记到喊老板“哥哥”,要真情实意哦。
“傅荞面”也是灌县古城内的一家老店,这里的荞面一直保持传统的做法,坚持每天现场手工压制,荞面不仅提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又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常吃这种“粗粮”有益身体健康。
清真牛肉馆子是南街上的一大特色,凡是吃过的人,都晓得“简直不摆了”,牛肉是正宗的阿坝州牦牛肉,菜的做法是地道的清真做法,牛尾汤、粉蒸牛肉、双椒牛柳、回锅牛肉、卤牛肉,哪一道菜都能勾起人的食欲,老板说了:吃撑起了也不怕,吃牛肉不得长“肥嘎嘎”。
“稀饭大王”硬是弄出了名,这里是头天“酒吃多”了的人,第二天早上最想去吃早餐的地方,南瓜稀饭、绿豆稀饭、皮蛋瘦肉粥,只需一、两碗下肚,先前还在“抗议的胃”也就立马不“扯拐了”,这里的小菜丰富,有女生一起去的话,男生最好“奢侈一盘”,加一个豆鼓鱼吃起哈。
“鸡脚杆上剐油”,这是四川方言里颇有意思的一句话。瘦骨嶙峋的鸡脚,又有多少油水可以剐?所以,以前从来不吃鸡脚。到了都江堰,吃了潘凤爪,才发现,鸡脚原来还可以这样好吃。你别说,潘老板确实厉害,还真在鸡脚上剐下了不少“油水”。
第三篇:美食地标
外地的朋友到都江堰作客,你只要去“郡守府”,就可以让你的朋友享受到“郡守”般的待遇,轻松品尝岷江里的各种河鲜、高山上的各种野菜,还有油炸的笋子虫、“打屁虫”挑战你的“心理极限”。郡守长生宴、天然笋子虫、绿色糯米糕都是这里的特色哦。
“玉垒锦绣” 这个名字,一定是哪个文化人给取的,好听!这家餐饮的环境确实独一无二,宝瓶口、离堆公园、南桥近在咫尺,着实让人眼羡,美景和美食之间在这里“默契”地“混搭”在一起,不仅让人眼谗,更让人嘴谗!
水利府遵循古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之道,臻选各地食材,以复兴府宴为己任,深究中华传统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道,所制宴席既承绝响,又另辟蹊径。
“起源香港,味源青城,立足成都,迈向世界”。这口号将老板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九荷豆捞巧妙地加入了道家元素,与豆捞原本健康养生的主题不谋而合。菜品以海鲜、滑类和各种涮菜为主,凉菜、热菜和小吃也包含了本地特色。
第四篇:新潮美食来袭
这家饺子店位于杨柳河三分半,老板是典型用心做美食的代表。这里的饺子皮全是纯手工打造,和上新鲜的蔬菜汁,让平凡的饺子变得色彩缤纷,看着都让人食欲大增。除此以外,店家特制的凉粉、拌面等也是一绝哦。
“兰香村”是一家秉承传统的中餐馆,大门上彩绘的门神很显眼,有意思的是:该店“仅提供十二种”特色菜品,这里的凉菜是不用点的,老板直接“点三送一”,“两人以下恕不接待,因为你很寂寞会影响其他食客”。说实话,这里的菜还是不错的。
瑞莲街的万州烤鱼称得上是都江堰“烤鱼界”的明星和翘楚,这里的烤鱼特别适合喜欢吃辣、又怕长胖的女生享用。每到节假日总是能够看到一对对情侣围坐在街沿的方桌旁,一边吃一边笑嘻了的场景。
深藏在西街小巷内的“西街往事”摆设的都是过去的老物件,很有些怀旧的感觉。这里的烤鱼和酸菜鱼味道“安逸得很”,难怪吸引了那么多人预约都要来这个小院吃饭,要去的话,搞快些哈,这里只有4桌的接待量哈。
香雪海土菜馆是从西昌邛海原汁原味引进而来,这里就餐环境相当巴适,但是价格却很便宜,份量更是十足。菜品荤素搭配均衡,并用紫铜锅装盛。在香雪海吃饭不仅可以品味佳肴,还可以众览都江堰全景。
紫房沟生态园位于香雪海路山边上,紧邻侏罗纪温泉和北街小学,环境优美,菜品特色美味,国家级厨师亲自掌勺烹饪,还等什么,赶紧去尝尝吧。
小编按:除了上述美食外,灌口街道的特色美食还有很多很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条小街小巷,不管是高大上精品美味,还是接地气的地方小食,在这里都能找到。小伙伴们,赶紧来灌口体验这里的美食文化吧!
主管:
主办:都江堰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编: 夏 斌
副主编:洪 浩
责任编辑:马文学
值班编辑:代 阳
编辑:黄小洋、邓 莲、龙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