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肉火烧我们天天都在吃,但关于肉火烧的发展历史,很多人知之甚微,应广大微友强烈要求,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潍坊肉火烧自远古时代的发展史。
如今在潍坊,肉火烧成为市民百姓快生活的好搭档,尤其是早餐时间,凡有火烧铺的地方,或排队购买、或围桌而食,一碗豆脑或豆浆配餐,食者津津有味,待肉香、烤香飘散开去,令闻者也食欲大增,这成为城区街巷里一副独特的风俗画。
肉火烧成为大众百姓百吃不厌的食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市民钱包逐渐充实以后的事。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市集买卖、小生意都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均在割除之列,以致经济凋敝、百姓贫穷、温饱既难,肉食则更是奢侈品。因此,那时既少有人能成为真正的“肉食者”,也无人敢支炉烤卖肉火烧,唯有探亲访友者,偶尔去公家单位买几个面火烧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肉火烧萃集了烤饼、烧饼、馅饼、面火烧与包子类小吃之优点,创新制作而产生的一种特色食品。若追根溯源,却也源远流长。
(一)火烧的源流
据 《礼记》记载:先民没有宫室,冬居窟,夏栖巢;没有火种,只得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过着 “茹毛饮血”的生活。自燧人氏在燧明国(今河南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后,从此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最初的人类,既无炉灶,也还不知锅碗为何物,陶器尚未发明,那时的烹饪方式主要还是烧烤——将食物在火中直接烤熟,这方法一直流传、使用至今。
除此之外,古人还“修火之利,以炮、以燔(fan)、以亨(烹)、以炙,以为醴酪”。到了周代,更进一步能够“燔黍”,在供人食用的同时也祭祀鬼神。“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譬如由古代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石子馍、石板烧等。
华夏民族悠久的火食传统,是我们引为自豪的中国烹饪发达的根基之所在。古今厨师喻烹饪为“火中取宝”,运用火候功夫的高低,是能否取得真宝的关键,火候功夫的练成,是靠了千万年经验的积累,靠了悠久的火食传统。
春秋战国的烤饼
火烧之“宗祖”,遥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的烤饼——
相传春秋时的公输般制作石转磨,而战国石磨的实物遗存亦已发现,可见先秦时代中原人已开始磨面作饼。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一种烤饼,名曰“天炉烤饼”,亦叫“高炉烤饼”,起源于楚国。
楚平王之子太子建,一次外出游玩,看到别人吃烤饼,吃得津津有味,他也很想尝一尝。但转念又想,那些烤饼是在低矮的炉灶内烘烤出来的,乃“下人之食”,自己身为太子,吃了会有失身份。回宫后,随从人员告知宫厨,说了太子建想吃烤饼的事,宫厨便找木匠做了一个五条腿的木架,用其中的四条腿把炉灶架得高出人头,剩下的一条上搭洁白的毛巾。炉灶上覆置铁锅,呈鼎形状,下面以木炭燃好底火。在制饼前,先用洁白的毛巾揩擦双手,然后把做好的饼胚放于手背上,举过头顶,贴上锅底烤熟,谓之“天炉烤饼”。太子建知道宫里也能做出这种烤饼,而且是高出人头的天炉烤制出来的,便欣然品尝起来,觉得口味香美,大加赞许。这种天炉烤饼法,后来流传到民间,颇受官民市人的欢迎,于是人们争相购买,而且愈做愈精,历久不衰。
这种天炉烤饼一直流传至今,现主要流行于湖北郧县、鄂东北的大悟以及鄂北的密山县等地。这便是最早的“火烧”,它与潍坊的肉火烧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当时尚无包馅之法。
史书记载的胡饼、锅盔
另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从西域传来,这种饼原在北方民族地区流行。《资治通鉴》中记载,东汉人赵歧曾因得罪当时宦官避难至北海(即潍坊),以卖饼为生。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较早经营烧饼的例子。可见那时潍坊地区的烧饼已经作为一种商品买卖了。《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胡饼就是烧饼,自汉代控制西域后,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类制作增添了新辅料。
《汉末英雄记》载李叔节“作万枚胡饼”慰劳吕布。《广异记》记述了某人与其妻胡妇开店,以“卖胡饼为业”的故事。古书中这类记载不少,反映了胡饼在中原的广泛传播。由于胡饼相当程度的普及,出现了制作胡饼的专门设施——胡饼炉,胡饼炉无疑是烤胡饼的专用炉。史称十六国时“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抟炉”,就是因为专用的烤炉已成为胡饼特有标志。从李叔节一次能做十万枚胡饼看,胡饼炉的出现可能不晚于汉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烧饼的做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带头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可见这种“烧饼”是一种肉馅烤饼,与现在的肉火烧极为相像。《晋书》也有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
再说锅盔。据河南省武涉县《县志》记载,三国时关羽领兵镇守博望,时值秋旱缺水,难以为坎,军心浮动。关羽飞马派人向诸葛亮请命,欲弃城不守。哪知诸葛亮的回信却乃一节水食品的制法:“多用干面,掺水少许,合成硬块,大锅炕之,得食为盔,以灼将士。”关羽如法炮制,烙饼状如头盔,干脆香酥。因水份极少,久贮不变味,特别宜于军旅食用。三国争雄,逐鹿中原,锅盔随之流传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湖北、内蒙、安徽、四川等地。其中尤以蜀国所在地四川花色种类为最多,咸甜俱有。如今,博望锅盔的做法仍袭古训:用死面块在案板上拍压,边压边折,再加入酵面、碱水压至面色光润、酵面均匀,推拼成直径约7寸、厚8分的圆饼……
今天,小编就为您讲到这里,明天咱们接着聊,讲一讲唐宋以后的演进,讲一讲这中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希望小编今天的文章能让亲爱的微友们满意呦。
想详细了解潍坊肉火烧的发展史,可关注公众号后详细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使用的图文等作品部分源于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想了解
潍坊肉火烧
专业火烧炉
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