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陕西人的美食,不光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讲故事的!

2020-11-22 22:12:44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贞观”


我的朋友方校长,陕西小吃狂热爱好者,一位一顿吃四个馍的牛肉泡馍眉头都不皱一下的陕派硬汉,在前段时间却忽然愁眉不展的对我说:哥吃的不是美食,吃的是寂寞。

I have a principal friend who is surnamedfang, Shaanxi snack enthusiasts, a meal to eat four beef buns bubble don't knitthe brows of Shaanxi tough guy, some time ago he suddenly said to me, I eat notfood but loneliness.


我顿时面露疑惑,表示有点跟不上他的心路历程。


I was immediately confused, saying that Icould not keep up with his journey.


方校长拍着自己的大腿,感慨到:当代群众太过于低级了,遇见美食只会拍照发朋友圈,而忽略了美食背后的故事。


He patted his thighs and said, "themodern crowd is so low, that when they meet food, they will only take photos andpost, but they ignore the stories behind the food."


以前的陕西自媒体从业者们在做有关陕西美食的文章时,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相互攀比的状态:一个人说,我统计过陕西光是泡馍就有18种;另一个人立即会跳出来表示,咱们陕西小吃可以一个月不重样;第三个人紧接着会发现,陕西小吃可以吃一年而不重样……后来这个活动终结于一篇「陕西美食,每一盘都有上千年历史」。



但现在,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却比烟花还寂寞。


看到我若有所思的神情之后,这位陕派硬汉语重心长地说:小陈,你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嘛?


在这个春末北方的城市,我的好奇心彻底被激发了。就以陕西为例,我们总能见到一段美食故事,它们广泛出没于互联网上、每个小店墙壁的装饰画上、甚至是包装袋上……这让我愈发好奇,陕西怎么这么多美食故事?这些美食故事撰写的时候有没有套路?

 

说干就干,我跟同事开始分头寻找了上百个与陕西美食有关的故事,朋友们,我宣布,我走过的最多的路,就是陕西美食故事的套路。经过整理之后,我把这些套路总结出来,送给各位。



帝王派


帝王派美食故事在我国大江南北可以说的上是最为常见的美食故事套路,但如果足够细心,你会发现:南方小吃主要靠的还是乾隆迷路。在寻找美食这条路上,乾隆或许会迷路,但永远不会缺席。


而在广袤的陕西,横征暴敛秦始皇、啥都好吃李世民、攻打北京李自成、以及西逃逛吃慈禧太后,共同撑起了陕西美食故事的一片蓝天,为讲好陕西美食故事做出了巨大贡献。


帝王派美食代表从周文王开始,到慈禧太后结束,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为陕西美食操碎了心。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李世民了,太宗的一生,微服私访过、迷过路、打过仗、逛过街、打过猎……但从来没有饿过肚子。翠峰饦饦、潼关肉夹馍、泡泡油糕、长武血条汤、礼泉烙面、杨凌蘸水面,太宗皇帝哪个没有吃过,不但吃了,还要盛赞:好好好,吾竟不知,世间有此美味矣。


李世民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讲好陕西美食故事,就连他的儿子李治也加入到了讲好陕西美食故事的队伍之中,贡献了金丝饼的美食故事。相比之下赵匡胤就惨得多了,落魄之际,才吃得到陕西美食里的羊肉泡馍。


另外,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曾经要饭度日的朱元璋,命是富平柿子救的。但几百年后,埋葬大明王朝的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带的军粮,就是临潼的黄桂柿子饼。


当然,乾隆皇帝也为陕西美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是跟他迷路没有关系的美食故事,而是在宫里烦闷,食欲不振,偶然吃了一碗面之后,龙颜大悦,并给这个面取名「biang biang面」。


但这些人相比起慈禧太后来,还是远远不够看。老佛爷的西逃之路可以说的上是舌尖上旅行,相继吃过九品十三花、牛羊肉泡馍、腊羊肉、德懋恭水晶饼、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潼关鸭片汤、凤翔腊钱肉、泾阳茯茶、水盆羊肉、岐山臊子面、泡泡油糕……对这些美食的评价都跟唐太宗一样:好好好!吾不知……


将相才子派


除此之外,陕西小吃故事中还囊括了大量的将相才子故事,这些故事比起帝王派来,就显得更加鲜活。


就拿行军打仗来说,陕西贡献出了三道小吃。李广带兵打仗,弄出了老哇撒;诸葛亮屯兵岐山,发明了搅团;至于锅盔,至今有群众相信当年秦兵打仗拿这玩意儿当防弹背心使。


寇准同志50大寿那一年,渭南老乡不送银钱,而是别出机杼地送了一盒水晶饼,并嘱托这位当了大官的老乡:你呀,做人呢,要像这饼一样,清白不染尘。唐朝还有一位叫做张衡的官儿,因为没有忍住金线油塔的诱惑,被武则天罢免了官职。宝鸡小吃豆花泡馍就连苏东坡都赞不绝口。


而这些故事里我见到脑洞最大的就是樊记腊汁肉的故事了,完全可以写一集「走近科学」:家道中落,八旬老翁落寞离世……柴房棺材突发异香,老夫人当机立断开打开棺材卖肉,长安群众竞相购买。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金钱的绑架还是生活的无奈?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年度巨献「走近科学」之腊汁肉的传奇故事。



那就要有朋友问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些美食故事,多了去了。我必须义正言辞地告诉你一下:朋友,你实在是太小看我陕人民的创造力了。



做不出好吃的就弄死你派


在陕西美食故事系列里,这个流派的主要人物只有两个特点:暴脾气、嘴刁。做人的宗旨就是:做不出好吃的东西,就弄死你。


这里面的杰出代表,就是唐朝的韦陟,家境殷实,没啥别的爱好,就好吃。但特别社会,人狠话不多,为了吃到酥嫩的鸡肉,打死了两名家厨之后,第三位厨师终于做出了葫芦鸡,并很快风靡长安。后来有一款游戏受到启发,当玩家在经过残酷拼杀,最终活下来之后,电脑会发来一段祝贺语:「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遍观陕西美食故事编年史,唐以后直到清朝,这个流派的传人年羹尧又掀起了腥风血雨。因为没有吃到合胃口的豆腐脑,连杀数位厨师,最终是一位乾县厨师用自己的豆腐脑征服了暴躁的年羹尧。


认亲派


认亲派在陕西美食之中占了不少的数量,看上去特别可爱大致上可以分为「爸爸,是我啊!」以及「我是你爸爸!」两个类别。


「爸爸,是我啊!」这一类的,陕西朋友必然不会陌生,无论是正规的本地媒体还是民间自媒体们,为陕西小吃寻亲可以说是耗尽心思,前文提及的「陕西美食,每一盘都有上千年历史」一文,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我们现在所吃的泡馍、肉夹馍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爸爸,恭喜他们。



更为可爱的是,陕西小吃不仅在省内可以喊一声我是你爸爸,比如彬县御面的百科中就直接说明没有御面哪来的岐山面皮,论资历你得叫我一声爸爸吧。甚至还能对于外省小吃三皮丝喊一嗓子我是你爸爸!唐朝的时候,我们陕西就在做了。不仅出省,而且还出国了!礼泉烙面的某度百科里就这样写到:「礼泉烙面当之无愧是小日本搞的那个方便面的老祖宗了」,我是你爸爸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我是你老娘」也曾风行一时。当年央视因一句豫菜是八大菜系之母,惹得陕西数位专家专门开研讨会表示:论资历,我才是你们妈。由此引发豫、陕两地吃瓜群众在网上好是相互问候对方亲人多时。

 

你看,他们要是早熟悉陕西小吃认亲的套路,也就不必再为此浪费口水,一个是菜系之母,一个是爸爸不就好了嘛。


古墓派


估计就连武则天自己都没想到,修一座乾陵会激发出人民群众无尽的文学才能,并衍生出陕西美食故事体系中独具一格的古墓派。


故事的模板是这样的:唐代修建乾陵工程浩大,工期又紧,因此征用了数万名匠人和民工。但这些匠人都是上有八十岁老娘,下有八岁孩儿嗷嗷待哺。为了照顾家人,匠人和民工们努力的发明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像乾州锅盔、酸汤挂面、马油馇酥等一系列乾县小吃,都是与乾陵有关。参照上一个「认亲派」,我个人觉得应该追认武则天同志为乾县小吃之母。


神话传说派


陕西美食故事中,蓝田的朋友应该感谢神仙韩湘子为他们争得一席之地。宋朝时,陕西遇到饥荒,已经成仙的韩湘子同志心系人民群众,特地下凡,指导人民群众开展自救工作,不畏辛劳,深入大山,用树叶做成饭,救活了许多群众。为了感念韩湘子的恩情,饥荒过后,人民群众将这道小吃命名为“神仙粉”。


至于为什么没有命名为韩湘子粉,朋友,你体会过被饥饿支配的恐惧吗?饿昏了头的情况下,你来背一下我国的神仙体系,分辨一下上洞八仙长啥样试试。



还有一种套路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靠不上,就连神仙都帮不了忙,但总得编点故事吧。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金哥玉妹所在的村子恶龙肆虐,两人联手斩杀恶龙,但最后因伤势过重双双死亡,然后村民感念其恩,把他们埋在了……柿子树下。然后发现这棵柿子树结出来的柿子,做成柿饼的话,可以合在一起,这就是合儿柿饼的由来。


道理我都懂,但你们能不能把人好好安葬,为什么要埋在柿子树下?想一想,竟然觉得有点可怕。


医疗派


医疗派在陕西美食故事之中并不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陕西主要以面食为主。仅找到了三个,其中以武功的旗花面故事性最完整。大致套路是无知青年误撕皇榜,却误打误撞因为一碗旗花面治好了皇后娘娘的病。


之所以描述这个故事,我觉得其中揭示了两条人生的大道理: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文化,要不然就会吃没文化的亏;第二条,如果没有文化,至少得会一门手艺。


凤翔小吃钱钱肉被认为是具有壮阳作用。啊!这个我以前就想不通了,你说这个很多人认为吃海鲜壮阳,是因为科学研究发现海鲜嘌呤高。但吃驴的鸡儿能壮阳是什么道理?直到看《水浒传》,王婆对西门庆阐述了“潘驴邓小闲”的概念之后,我才忽然反应过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以形补形啊。


有关于医疗派,最后分享一个知识点:黄馍馍的主要功用之一是利尿消炎。




当然,除了这几个套路之外,陕西小吃里还有古代某个小吃店老板灵机一动创造美食以及由某个大官把外地小吃带到陕西来因此开枝散叶的套路,但因为体量太小,在此就不单独列成小章节写出来了。


希望能帮助那些咔咔整上九张图,但在发朋友圈时却语言苍白到只用「啊!凉皮真好吃」「撩咋咧」「美包包」等话语的朋友们,至少用一句太宗名言:



部分文学素养高的朋友可以试着,用这些套路来撰写新的美食故事。这就是我所发现的陕西美食套路展,可能有我没想到的,你们补充下,希望我们能共同壮大陕西美食故事。


注:图片素材均来自网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