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背着锅盔上学去

2021-01-25 01:02:37

前几天高中同学聚会,有人又开玩笑说起了那老掉牙的“年轻时有牙没锅盔,现在有锅盔没牙”的话题。在场的一帮老男人,对于锅盔与牙的所指当然心领神会,大家哈哈一笑,相互调侃一番。

 

其实,仔细探究起来,这句话说得很不准确。不说现在的不少同学是既有白锅盔,又有好牙口,而在我们当年求学时,竟也是有过“有锅盔又有牙”的“阔”日子的。

 

当然,这是从锅盔与牙的本意来理解的。想当年,锅盔,这一秦地最稀松平常的吃食,带着父母家人的重托和期望,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中学几年艰涩而又快乐的求学时光。

 

我初中所上的北关中学离我家有几十里地,因此上学时只能住校,吃饭则在学校里搭灶解决。当时属于食品、物资紧缺的年代,国家的粮票油票还没有废除,而学校食堂里卖的食物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早晚各一顿的包谷糁,另一种是几乎泡得没了形的囔囔面。


当然,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每顿这样清汤寡水、几乎连油星也不漂的饭食远远不足以为高负荷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能量,于是,背馍上学就成为当时的一景。


我现在还在想,如果有上帝之眼的话,一定能够观察到一个壮观的场景:每到星期天的下午,从高空往地面看,肯定可以发现无数个身体孱弱的少男少女的身影,他们在村边与父母、与兄弟姊妹挥手告别,他们瘦削的肩膀上背着一网兜的馍,开始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他们走啊走、跳啊跳、蹦啊蹦,他们穿山越岭,翻沟过涧,最终走出乡间小路,走上通衢大道。最后,这些瘦弱的身影汇流成河,最终进入校园之中。


 

他们背的馍一般是锅盔,基本上都是用透气的尼龙网兜装着。那么,为什么是锅盔呢?当然是因为锅盔耐于保存。如果下上几天连阴雨,馒头或者花卷两天不到就发霉了,但是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锅盔往往能够保证三、四天不坏。

 

那时的锅盔,都是每一位母亲的纯手工制作。烙锅盔用的是大锅,这样才可能烙出大体量的锅盔,足够自己的孩子带到学校里去,吃上个三天四天的。


锅底下烧的是麦草,因为麦草燃烧的火焰柔和而均匀,而树枝或者玉米杆烧出的火焰要么太硬朗,要么太急躁。这柔和而均匀的火苗,像极了母亲埋在心底,对于孩子的爱意与期盼。母亲神情默默地烧火,双手麻利地七翻八挪,锅盔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麦香。

 

学生们带到学校的锅盔,其类型五花八门,不加任何佐料的锅盔最为常见。此外,有加了葱花或葱油的锅盔,有加了茴香、蚂蚱菜的锅盔,也有加了核桃仁的锅盔。


每到周日晚上,宿舍里的大通铺热闹非凡,装锅盔的馍袋子散乱地挂在木板上或者墙壁上,被谁不小心一撞,就来来回回地做钟摆运动。锅盔争先恐后地散发出不同的香味,让简陋的大通铺一下子变成了香气扑鼻的大花园。

 

岁月白昼交替,锅盔有黑有白。往往来说,品相最好的锅盔命运最为不济,这就像红颜多薄命,因为这样的锅盔早早就被人盯住了。往往在课间时间,有同学就往宿舍里跑,问他干啥去了,说是到宿舍拿个啥东西。其实,不说大家都清楚,拿东西往往是个幌子,这位同学他十有八九是尝别人美味的锅盔去了。

 

锅盔不仅是人的美味,还是老鼠的美味。有同学就讲,回到宿舍后,往往能看到老鼠先生或者老鼠小姐在宿舍里挂着馍的网兜间跳来蹦去,一会儿尝尝这个,一会儿尝尝那个,还不时发出吱吱的叫声,像是在交流谁家的锅盔最为美味,最为独特。而如果要给大家带来的锅盔排个座次的话,这活一定不是那个同学能做的,而是非某位老鼠大人莫属。


 

说起锅盔,还想起几个难以忘怀的片段。我的弟弟小我七岁,我上初中时,他也就是六七岁的样子,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


有一天,他忽然问到:“妈妈,为什么给我哥背的是白馍,而我吃的是黑馍”。母亲无言以对,为什么呢?因为粮食缺乏呗,当时家里磨了麦子面,把最好的、最白的部分给我烙了锅盔,再让我把一部分交到学校里上灶,而家里人吃的是黑面馍。


一次,给弟弟尝了块刚出锅的,给我烙的,要带到学校去的香喷喷的锅盔后,妈妈对弟弟说:“看到了没有,你只要好好学习,以后像你哥哥一样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妈妈也给你烙白馍”。

 

一般来说,我们从家里带来的锅盔都只能吃上三两天,其余的时候,就要豁出小命,去学校大灶上挤着买经常碱大得发黄的杠子馍。因此,就非常羡慕一个姓何的同学,因为他家距离学校不远,他一周都会有锅盔吃。

 

每到周三下午,这位同学的老爸就会骑着二八自行车,悠悠然然地来到学校,他的车头上,挂着一网兜刚出锅的锅盔,这是他儿子下半周的伙食。记得这位父亲穿着黑色的老棉袄,嘴上叼着旱烟袋,满眼爱意地看着儿子吃锅盔,他的儿子两块锅盔下了肚,他的一袋烟也刚刚抽完。


 

说起锅盔的起源,有人说这是当年秦人征战时的创造。你看,小溪边,水井旁,征战的秦军士兵三下五下和了面,将其摊成饼状,再放入头盔中,然后架到高处,下面拢起火焰,不一会儿,锅盔的清香就弥漫了整个田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军有了久放不坏的干粮,也就平添了战斗的勇气。

 

而在几千年后,我和我的同学们仍然钟爱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食物,锅盔里面有营养,有慈爱,有力量,也有期盼。锅盔吃进了我们的肚子,成为了我们骨骼和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让我们外表坚硬,内心柔软;它让我们骨骼晴硬朗,清香四溢;它让我们洁身自好,难受腐蚀。

 

如今,我去秦岭山里的农家乐时,常会点上一个锅盔,再要上一盘炒青辣椒。锅盔清脆绵长,辣椒沁人心脾,锅盔夹辣椒,就是人生的况味。那时候,青山如黛,夕阳如血,世事如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