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寻觅固原小吃的灵魂

2022-08-01 01:28:32

新朋友点上方“色俩目”快速关注


  由于文化交流的存在,丝绸之路沿线附近的人有着趋同的饮食文化,比如这条线上都以面食为主食,从西安到喀什都有的对羊肉的不同做法。


  今天看来,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其实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经过丝绸之路,从中亚地区传到中国的小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形成北方人爱吃面食习惯的原因。


  由于固原地区干旱少雨,多产小麦、糜、谷、荞麦、豌豆,油料作物种植也很多。因此,以面食为主的清真风味小吃,是固原地区饮食的特点。


  宁夏固原地区有着丰富的面食品种,如面条、面片、调和饭、荞面饸饹、臊子面、生汆面、雀舌面等,油香、馓子、荞面油圈圈、锅盔等面点也是各地群众喜爱的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必不可少的。多数人家里常年备有发酵面。当地的人们还会把传统美食如油香做成甜食,调制面团时,在其中加入蜂蜜、红糖等,就做成了甜麻叶、油香、花花等特色面点。另外,当地民间特色食品还有酿皮、凉粉、凉粉鱼鱼、麻食子、搅团、荞面条条、洋芋面、燕面糅糅等,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


  酿皮


  可以说酿皮是西北广大地区广泛存在的小吃,从陕西西安到甘肃,从宁夏到青海,再到内蒙古,几乎各地的大街小巷均可看到它的身影。

  宁夏固原的酿皮,是用面粉浆汁蒸出来的面皮和面筋,配以十多种调味品。一碗黄亮透明的酿皮,具有色艳味美、油浓汁足、凉爽利口、喷香解馋,四季皆宜之特点。近些年,酿皮又被开发出多种食法,既可直接吃,也可用锅炒香吃,既可当主食,又可当下饭菜。酿皮过去在民间就是一种街头小吃,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就可以支起来一个小摊。现在,这种街头小吃,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固原福苑饭庄、荣味斋、聚得全等餐厅或饭庄、酒楼里,酿皮是宴席常设的凉盘品种,深得人们喜爱。


  凉粉鱼鱼

  荞麦拉成糁(shen),叫荞糁,经水浸软后,用双手搓成粉状,倒锅里加水烧成糊状,将烧好的凉粉,趁热舀入漏勺,这么一直漏下去,便是一碗又一碗凉粉鱼鱼了。浇上盐、醋、蒜泥、辣子油,扑撩撩地逗人,嘴搭到碗边,不用筷子,那鱼鱼便向着嘴里自动的跑,争先恐后,鱼贯而入,不用嚼也不用吸,也不用咽,鱼鱼自有惯性冲击力,一鼓作气,成了团结一致的整体,向你喉咙冲去。再吃别的什么,胃口全开了。


  荞麦饸饹

  丝绸之路沿线,陕、甘、宁都有荞面饸饹这种民间面食。做法是将和好的荞麦面放入饸饹床子中,并压动杠杆将面轧成长条直接入锅煮熟即可食用,蒸熟亦可。或荤或素,食用时可放入葱花、肉汤或素汤、辣椒等佐料调味,清香爽口、风味独特。现在,超市和网上也卖小型荞面饸饹机,较之以前的压饸饹面的机器小巧了很多。


  锅盔


  锅盔最早也是流传于陕西的民间食品。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这种经传统手工制作的面点,由于费时费力,现在在街头已经很难寻觅到了。在固原,记者辗转找到一家至今仍在用传统工艺制作锅盔的小店——马家锅盔店。店主马师傅凌晨3点便起床开始和面、压面、生火、制作和烤制锅盔了。

  据了解,马家锅盔店仍在坚持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他们家制作两种锅盔,一种是普通白面的,一种是加了酥油和面,还雕有花纹。他家的锅盔部分被餐厅订购,用来配吃羊肉泡馍,这种馍泡在汤里不会散。采访结束后,放置在车后备箱里的锅盔,一路上散发着丝丝缕缕清香的面粉味道,记忆立即被拉回到小时候吃到锅盔时的难忘情景。


  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约一寸。用料为麦面精粉,用直径8公分左右的木杠子,手工和面,全凭人力压制,浅锅炭火焖烤而成。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软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般揣测:锅盔因其方便携带,久放不会变质等特点,被当年的小贩、商人、公务人员当做干粮随身携带,经过丝绸之路流传到宁夏、甘肃等地,给丝路沿途的百姓带来了别样风味的食品。


  燕面糅糅


  燕面糅糅,这个名字很怪,很容易便让人记住了它。它的味道如名字一样,吃过以后便很难忘记。

  燕面是莜麦面,由于莜麦面营养丰富,耐饥抗寒,在西北被誉为一宝。制作时,将磨好的莜面用开水和成烫面面团,将揉匀后的燕面放在床子里挤压成细条放在笼屉里,然后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时,拌入熟韭菜、熟菠菜、蒜苗丝等配料,拌上麻酱也非常好吃。


  馓子


  俗语有“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一说。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制馓子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名义考》云:“绳而食之,曰环饼,又曰寒具,即今馓子。”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好。现在,馓子已成为宁夏回汉百姓的日常点心。


  浆水面


  在众多固原小吃中,浆水面可称一绝。浆水面最早也是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和甘肃等地,但做法有较大差异。

  在固原,浆水面虽然很普通,但它是存在于很多人记忆中的面食,这种叫“浆水面”的带汤面条,具有特殊的鲜香口感,令人怀念。


  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放锅里滚上一滚,盛出放点辣椒油,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可把浆水直接作为一种饮料,在夏季代替茶喝。原因是浆水中含有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清肠利尿,还可解毒,民间有人中毒后灌点浆水即有解毒之功效,非常有益身体健康。


  搅团


  搅团是怎么来的,现已无从考证。它是一种特色杂粮面食,陕甘宁等地均有,被定义为“用面搅成的浆糊”。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今陕西的岐山县),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吃惯了地方的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想家情绪,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饭食。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在上世纪60-70年代,搅团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水围城的吃法很简单:先在大粗瓷碗里盛上半碗“水水儿”,然后舀上一坨搅团,再加些用开水“泼”的辣椒。这道民间面食现已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许多饭店热卖的特色菜之一。


  麻食子


  在固原,麻食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面食,也叫猫耳朵。它是将面搓成空心的小卷卷,餐厅一般都是用工具做成有纹理的麻食,然后用水煮熟,吃起来依照个人口味而定,可烩入蔬菜或者牛羊肉等,也可煮熟后回锅加菜炒制而成。

  麻食子是西北地区的一道传统小吃。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叫“秃秃麻失去”(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叫“秃秃麻食”(元代《饮膳正要》)。过去,麻食子以荞面为料,现在,绝大多数都以白面为主要原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


更多精彩,欢迎登陆中国回族网,我们期待与您互动!

网址:http://huizu.nxnews.net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