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和母亲在鲁西南战役纪念园留影)
1993年的7月,对我来说是个黑色的季节,因为一场不期而至的重感冒,我高考落榜了。
我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父亲和母亲持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父亲指望我能出门打工,为家庭分担一份困难,母亲却希望我再复读一年,大字不识的她认为上大学是儿子最好的出路。
那时候,父亲已年过60,三个哥哥在前两年里相继结婚,家里背了沉重的债务。二哥在部队当兵,每月只有20多元的津贴。
如果我要复读,需要交800元学费,还不包括吃穿住用。假使我考上大学,还会有更多的费用等着。
那时农村外出打工已渐成风气,恰逢一家北京的保安公司到我们县里来招工,承诺吃穿全包,月工资600元。这个数字对我们一家充满了巨大的诱惑。我知道不该再靠年迈的父母来养活了,尽管我是那么地想去复读。
母亲得知我的选择,狠狠地骂我没出息,父亲却全力地支持我。父亲第一次冲母亲大吼:“我们到哪里去凑800块钱的复读费?”母亲马上转身出门去借钱。母亲走遍了所有的亲戚家,傍晚回来,她两手空空,眼圈红红的。
于是我全心准备去打工。正好我的一个同学也要去北京打工,这更坚定了我的决心。
面试、体检一切都很顺利,只等着听通知出发了。临行前几日,母亲异常沉默,张罗着给我做好吃的饭菜。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自责。我不忍心看,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扭转头看着窗外。乡间那条小路泥泞着延伸到远方,就像我那不可预知的前途,看不到光明却无可奈何地要踏上去。
出发前一晚,星星明亮而低垂,漆黑的夜像一道巨大而赤裸的伤口,我无精打采地躲在房间里,被伤感一点点吞噬着。隐隐约约,我听到隔壁屋里传来父母的声音,母亲近乎哀求地劝说着父亲不要让我外出打工,迎来的却是父亲急躁的斥责。一阵沉默后,传来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泪,在我的脸上纵横开来……
第二天,母亲眼湿湿地为我收拾好行李。本来母亲要送我去县城的,可父亲不让。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母亲又不会骑车。我家距离县城有10公里远,不是说去就容易去的。母亲只好送我到村头,眼望我和父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
车站人很多。这次一同去北京的,将近50人,光行李就堆满了车的过道。因为要等一个迟到的人,车迟迟没有开动。我心不在焉,一个劲儿地向着家的方向瞅。第一次独自去远方,尤其远离疼爱我的母亲,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恐慌和难舍。母亲是不会来送我了,我却希望临行前再看她一眼。
准备开车的时候,那个迟到的人终于来了,已经10点多了。来招工的老板很生气,嘴里骂骂咧咧地指令司机马上开车。
汽车开动了,我闭上了眼睛,心剧烈地抽搐着。
突然,车外一阵骚乱,好像有个女人大声叫停车,也许有人落下了东西。司机很不耐烦,装作听不见,继续开动。那女人的声音近乎哭叫,我的心一颤,从车窗向后望——竟然是我的母亲!
母亲像发了疯似的,在卷起厚厚尘土的车后拼命地追着喊着,她的头发凌乱不堪,脚上的一只鞋子也不知丢在了何处,手里好像还挥舞着一张纸条!
我猛地站起身来,歇斯底里地冲司机大喝:“停车!快停车!”车还没停稳,我就跳了下去,冲向母亲。
跑向母亲的时候,我清楚地听到母亲喊着:“孩子!乖孩子!咱不去打工了!娘供你上学!”我泪如雨下,紧紧抱住了迎面而来的母亲。母亲累得瘫倒在我的怀里,上气不接下气!母亲把手中的纸条交到我手里,是汇款单,600元!汇款人是远在安徽当兵的二哥!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曾给二哥写过一封信,诉说我高考的失利和选择的烦恼。没想到二哥竟把钱邮了过来,全力支持我上学。事后我才知道,这600块钱是他跟战友你三十他五十的借的。而钱恰好今天刚刚邮寄过来,母亲一下子做出了要我复读的决定。她一口气从家跑到县城--10公里,整整一万米的距离啊!
多年来,我一直在想象年近60岁的矮矮胖胖的母亲是如何一口气跑完这10公里路程的!那个时刻,她的脚步肯定健步如飞,她的精力也无比充沛,她超越了一个又一个行人,只为去扭转她儿子人生的方向……
第二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然后工作、娶妻、生子,生活幸福又充实。当年我那个去北京打工的同学,却在一次与当地流氓的冲突中被砍断了右手臂,回老家开了间小卖铺为生。
年前,母亲来给我看孩子,我忍不住问:“娘,您那时一口气跑那么远,不觉得累吗?”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当时光怕你走了,哪还想着累不累啊!”
我急转身,夺门而去,我的眼里已泪如泉涌!
作者简介:游修胜,山东省禹城市一中教师。曾获禹城市名教师、德州市教学能手,国家篮球一级裁判员。喜欢文字,文章陆续发表在《扬子晚报》《中国教育报》《特别关注》《意林》等报刊杂志。
温馨提示:读到最后,如果喜欢本文请别忘点赞、转发。
请按下方二维码关注“乔木的天空”看更多精彩文章。
![]()
作者:乔木,临邑人,七零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泉城,案牍之间谋生,闲暇之时追梦,笔尖下忆故乡往事,文字里寻人间真情。累计创作发表6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人生》《中国文学》《鲁北文学》《中国人口报》和凤凰网等报刊和网络,现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号开有专栏《鲁北往事》,个人公众号《我从故乡来》应邀入驻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闪电》和搜狐网搜狐号,作品《河堤上那一座孤坟》获凤凰网“樱桃奖”一等奖。代表作品:《团聚》《一碗手擀面》《闹秧歌》《祭桥》《煤油灯下的记忆》《故乡的沙土》《故乡的咸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