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故乡的记忆(五)

2020-06-13 20:27:12

我离开蒲城县五十年了,忘不了的是故乡的吃食。年纪越大,越对家乡美食魂牵梦绕,越能理解西晋人张翰思念故乡吴江鲈鱼美,竟然弃官不作的情怀。

出了蒲城县就吃不上的吃食,也就是所谓特色食品,以椽头蒸馍、八宝辣子、水盆羊肉、面辣子和大油包子最有代表性。


“蒲城的蒸馍拿秤称”就是指椽头蒸馍。林则徐来蒲城,王鼎家就用椽头蒸馍招待他。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点名要吃蒲城椽头蒸馍,蒲城椽头蒸馍成了清庭贡品。这些陈年旧事也无从考证,不过,我小时候就知道蒲城的椽头蒸馍可以当礼品土产馈赠亲友。

一般的馒头蒸出来是半圆形的,椽头蒸馍蒸出来是一个圆柱形,像一截椽子,因而得名。椽头蒸馍是戗面的,比较硬,有嚼头。掰开看,是一层一层的。椽头蒸馍无论风干到什么程度都不会裂开。椽头蒸馍有三绝:一是色绝,二是香绝,三是味绝。光泽晶莹,如美玉,似凝脂,像圆宝。食之有味,满口皆香。热吃不粘,到口松软,甜香清悠,回味无穷。冷吃香酥,自然疏散,嚼之有劲,咽之顺口。

蒲城人有个饮食习惯“煎水泡馍,吃了中过”,就是把馍馍掰开用开水泡了,放点盐醋辣子,连汤带水,吃了很舒服。我从小学五年级起一直到初中二年级基本以吃泡馍为主,到初中三年级可以在学校搭灶了,才结束了吃泡馍的历史。在那个年代,如果出门能带上几个椽头蒸馍,饿了,把一个馍用水一泡就是一大碗,就是很不错的一顿饭了。这种吃法,贾平凹将其归结为秦能够灭六国的原因之一。因为吃米饭的军队埋锅造饭,很费时间,饭没熟哩,秦军已经吃完打过来了。

椽头蒸馍出现于清初,距今已经三百五十多年了,享誉省内外。凡是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的食品药品无不与水土有关。同样的驴皮,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工艺,在山东东阿县制造的就叫“阿胶”,在其它地方生产的就不能叫“阿胶”。因为不是东阿井水熬出的驴皮胶疗效就没有那么好。,国家为了扩大茅台酒产量,抽调一批酿造、有机化学、微生物方面的专家,准备在贵阳建新的茅台酒厂,甚至把茅台酒厂的窖泥都挖去贵阳。可是,到底也没有在贵阳生产出真正的茅台酒,因为缺少赤水镇的水和微生物生存环境。最后,只好将贵阳产的酒叫做“珍窖”酒。椽头蒸馍也有这个过程。一九五八年,陕西省人民大厦打算将这一特色食品进行推广,调蒲城县六位椽头蒸馍艺人到西安进行研究试制。还是因为西安的水不是蒲城县东槐院巷的井水,在西安蒸出来的椽头蒸馍不理想,只好停止试制。

馍是陕西人的基本食品,家家都会蒸。但是,正宗的椽头蒸馍制作工艺却大不一样,做工极为规范,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压、六揉、七蒸、八起”的讲究,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一道工序不合,就不能做出椽头蒸馍特有的色香味。

椽头蒸馍的水自然只能是东槐院巷的井水,别的地方的水是无法替代的。最有艺术感的是压面。我幼年时随爷爷到东槐院巷去买馍,看见过馍房伙计压面。椽头馍房都有一块又厚又大的案板,案板所依的墙上镶嵌一块石头,石头上有一个碗口粗的洞。将发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因为面比较硬,用手揉太费劲,只能用杠子压。将碗口粗的大杠一端塞于洞内,一个人屁股横坐在杠子一头,一手扶杠,一脚点地,一跳一跳地,压一下往后倒一杠。就这样一杠挨着一杠,压过一遍。将面翻过,再压一遍。大杠子压是为了面团均匀,增加面团的韧性。大杠压后再将压成的面块切成小些的条子,用小杠子再压。经过大小杠子压过的面,筋骨自在其中,外表光滑似绸缎。

热椽头蒸馍夹八宝辣子,咥上一口,嫽咋咧。这八宝辣子也是蒲城一绝。


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哪怕是招待新女婿,油泼辣子也是必备的一碟菜。陕西人嗜辣全国闻名,“陕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湖南人的辣是干巴巴的辣,炒菜蒸菜都放辣椒,饭馆里也在餐桌上放一瓶辣椒面,我们吃起来感觉到只辣不香。四川人吃的是麻辣,辣椒里面放花椒。川菜以辣闻名,我真见识过四川人是怎么吃辣的。一九七六年五月,我毕业实习到重庆,在饭馆吃重庆小面,一碗捞面端上来,没有别的配料,就是一大块油泼辣子,店堂里还放着一大盆油泼辣子。我看了很高兴,结果拌匀了一吃,我的天哪!太辣了,想有个馒头就着吃,可是买不到。结果,那碗小面我到了也没敢吃。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重庆女孩嫌不够辣,还从店堂里的辣椒盆里又挖了一大勺,然后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吃过的最辣的辣椒是广东梅州客家人的辣椒酱,那是用朝天椒做的,我只吃了一小口,就辣得头痛。

陕西人吃的是油泼辣子,用的是关中出产的秦椒。成熟的秦椒一拃多长,肉厚,色深。将干辣椒炕干,在石舂窝里用铁杵舂成粉。辣椒籽也舂烂了,所以辣椒粉泛着油性。舂辣子可是个苦活,辣子呛得人直流眼泪,不停地打喷嚏。小时候,婆一叫我舂辣子,我舂不了两下子就跑了。

油泼辣子在陕西人的家里算是一道美味,五六岁的小孩就吃辣子夹馍。甚至有的人一生都不吃肉,但是油泼辣子是少不了的。六十年代在兰州时,家里人口多,油不够吃,油泼辣子就成了稀罕,父母吃,孩子们不能随便吃。我是老大,参加了工作,一星期回家一次,也可以吃。反而是肉不受限制,只要买来了,谁都可以吃。

八宝辣子就是蒲城最传统的一道辣子菜。说是八宝,无非是对众多原料的概称,不一定非要八样原料,可多可少。但有三样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潼关背弓咸菜丁,三是煮熟的大肉丁。一辣二咸三香是八宝辣子的根本。当然,既然是八宝辣子,就不会这么单调,一般会就地取材,或因季节的不同,再加入别的原料,如黄豆、红萝卜丁、莲菜丁、蒜薹,条件好点的,还会有玉兰片甚至竹笋等等,总之用到的菜蔬都是比较脆生的。颜色也是红、绿、白、黄、黑,煞是热闹好看,口感也会“丰富多彩”。


据说将军的大公子杨拯民回到蒲城,第一顿饭就是要吃面辣子。面辣子以前是“穷人饭”。蒸馍时,用一个小盆,把小麦面粉用开水烫成糊糊,多放些蒜片,掺以豆腐丝、木耳丝、碎粉条等,加盐、味精等调料,当然少不了辣子面。再上笼蒸与馒头一起蒸,馒头熟了,面辣子也好了。正好用刚刚蒸出来的热馒头泡面辣子,面辣子既当菜又当饭。热馒头的粮食香味,面辣子菜的香味,非常诱人。全家一人一碗,一个个吃得满头大汗,形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全家乐。后来,我自己也常常做面辣子。不过,里边的材料可就高级多了,腊肉,香肠,木耳,黄花菜,什么好吃放什么。但是,基本味道还是那样,辣香和蒜香。

“蒲城人一群狼,一早上几百羊”。蒲城人嗜羊肉,城乡遍布羊肉馆子,每天,无论大小羊肉馆子,到了中午全部是盆干碗净,吃得光光的。椽头蒸馍是蒲城县的名片,羊肉泡馍当然就是陕西省的名片了。


陕西的羊肉泡馍分两种风格。西安的羊肉泡馍是煮馍,用的饼是半发面,比较硬,不分层。食客来了,讲明要两个饼还是三个饼,店家拿来一个似盆的大老碗,饼放在碗里,由食客自己将饼掰碎。掰饼要有耐心,讲究要掰成蝇头大小,才能入味。有的吃货为了更有滋味,甚至将饼掰好之后用手掌搓,将饼搓得像小米粒那么大。饼掰好以后,堂倌将碗端到后厨,厨子用已经熬好的羊肉汤在炒瓢里烩制,放入一定量的熟羊肉和金针菜、木耳、粉丝。根据食客的喜好,有干搂和水围城两种做法。干搂比较稠,看不见汤。水围城汤比较多,在周围,饼在中间高起。配一碟糖蒜和陕西特有的辣子酱,吃起来真是过瘾。也有人喜欢就生蒜,店堂里备有吃羊肉专用的狗牙蒜。

另外一种就是水盆羊肉。记得一九七七年,兰州市东方红广场旁开了一家水盆羊肉馆子,甘肃日报当成新闻进行过专门报道,我也慕名去吃过一次。陕西的水盆羊肉以蒲城水盆羊肉最为有名。蒲城的水盆羊肉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都是头天晚上杀羊,煮肉。煮肉不能用急火,要文火慢炖。煮肉是个技术活,具体配方属于商业秘密,外人不得而知。刚刚改革开放,我的一位亲戚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掌握煮羊肉的秘方,曾经开了一个羊肉馆子,请了一位师傅。除了月薪八百元以外,每月还要给师傅一斤茶叶,两条比较好的烟。那时候我是大学老师,处级干部,工资还不到二百元,可见羊肉师傅的煮肉技术多么值钱。

水盆羊肉的饼叫作“两张皮炕馍”。饼是半圆形,像月牙,在专用炕炉里用焦炭火烤的,用全发面。打饼时垫以花椒粉和小茴香粉,还有油盐,打出的饼起层,中间空,所以叫“两张皮炕馍”。食客进店,买一碗羊肉和几张饼。在五十年前,羊肉只分普通和双合两种。双合是将两碗的羊肉并到一碗,肉多。普通羊肉两毛钱一碗,双合就是四毛钱,一般人舍不得。姑姑家在镇上,记得儿时去姑姑家,第二天早上,姑父总是给我四毛钱,让我和表弟到羊肉馆子去吃羊肉。那时候普遍贫穷,人一般都舍不得买羊肉馆子的炕馍,都是自己带自家的杂面馍。现在的名堂可多了,有普通、优质,小炒、论斤称等等,当然价格也是过去的几十倍。吃羊肉最好部位是肋条,有肥有瘦,我喜欢吃肥一点的,尤其喜欢吃绵羊尾巴,没有瘦肉,肥而不腻。古老的羊杂碎也一直是一部分人的最爱。

水盆羊肉的吃法与西安的羊肉泡馍不同。食客进馆子,要一碗羊肉,店家就是往已经按量分好肉的碗里添滚汤,然后将汤倒回锅里,这一步叫“套”,就是将羊肉汤热,然后再将汤添满就可以上桌了。食客自己掰了馍泡了吃,馍块或者饼块比较大。也有比较讲究的人,先用一个炕馍夹羊肉吃,然后才拿另外一个饼泡了吃。羊肉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肉烂汤清,香味醇厚,别具风味。

水盆羊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吃羊肉要花钱,吃过头一碗,以后汤随便喝。西安羊肉泡馍是不添汤的。羊肉馆子将羊肉煮熟拆骨以后,再将骨头放进大锅里熬汤。早上卖的时候,一边卖一边往锅里添水,这样,势必汤越来越淡。所以,一些饕餮之徒就花比较高的价钱于前一晚上去吃羊肉,号称“吃原汁羊肉”。

蒲城县的特色吃食太多了,受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道来。但是,有一样吃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说。这就是大油包子。一般没有用成块的猪板油直接做菜或者做饭的,但是,蒲城人却用猪板油包包子。这种包子,除了蒲城,再没有听说别的地方有。


将上好的猪板油撕去筋膜,切成大枣那么大的块,用干面粉裹了。大油如果不裹面粉,蒸的时候油就会流出来。将陕西特产赤水大葱剖成四条,切成半寸长的段,拌上花椒面、适量的盐和菜籽油。包的时候,一个包子里放一勺子大葱,三、四块大油,捏紧。大油包子是平沿,没有花,捏紧就成了,为的是吃的时候,捏开口,往里面夹油泼辣子。

咬一口大油包子,又香又辣,满嘴流油,却不感到腻,只是一个难以言传的香。年轻时,我一口气能吃七八个大油包子。吃大油包子是一个比较奢侈的享受,蒲城人一般只在过年时才会蒸。过年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蒸大油包子。(本文完)

【温馨提示:本文未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天南地北的蒲城人

你是否在思念故乡?

魅力蒲城,美丽乡愁

作品征集开始了

您的思乡之情

我们将在平台展播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2629351412@qq.com

咨询电话:0913-7233189


即日起,所有投稿文章一旦由微蒲城采用在平台展播,作者即可在天香野黑猪肉领取精品肉一份!

地址:蒲城县东环路祥塬菜市场北50米

电话:0913-725044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