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毕业纪念照片
半个世纪前——
唱相声
1968年毕业联欢会演出稿
(经回忆整理改编)
表演者:江文宝 陈振坚
甲:今天我们上台来。
乙:给大家唱段相声。
甲:唱相声?没听说过。
乙:少见多怪,谁说相声只能说不能唱。
甲:可我只学过说相声,没学过唱相声,来不了。
乙:那这样吧,你说我唱,怎么样?
甲:行,我们就来段说唱相声。
乙:那就开始吧。
(下台,重新上台)
甲:你早!
乙:(唱)我每天起得早。【儿歌】
甲:(旁白-----噢!还真的唱起来了。)你起那么早干什么?
乙:(唱)整整齐齐排好队,我们来做广播操。【广播操】
甲:(旁白-----做广播操,真行!这是一个好习惯。我们都要有一个强健
身体,。)哎,老同学,马上就要毕业了,将来你有什么打算呢?
乙:(唱)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战士最听党 的话】
甲:有志气,不愧为祖国的好青年!说说你的具体志向。
乙:(唱)十八岁的哥哥,要把军来参。【九九艳阳天】
甲:当兵是每个有志青年的理想,我也很向往。
乙:(唱)我报名去参军,一到区政府人家不批准。【真是乐死人】
甲:怎么啦?
乙:(唱)嫌我年纪小还不到成年人。我好说歹说, 好说歹说不顶事不顶 事。【真是乐死人】
甲:你年龄太小啦,人家当然不批准,还是另谋出路吧。
乙:(唱)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锅盔走天涯。【我为祖国献石油】
甲:当工人呀,这也是好理想。
乙:(唱)用我的大吊钳推着地球转。【满怀深情望北京】
甲:地球都能推着转!好大的胸怀,好大的气魄。不过我还得提醒你,当工人也要体检的。
乙:(唱)身体一过磅刚刚差一斤。【真是乐死人】
甲:才差一斤呀,真是倒霉透啦,你快求求领导去。
乙:(唱)我左说右说不顶事 不顶事,诶!真是急死人。【真是乐死人】
甲: 急也没用,人家有规定的。当兵当不了,当工人人家又不收,你还有 什么招?
乙:(唱)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 边疆去】
甲:好志气!这肯定没人拦你啦,祖国的广阔天地哪里都需要有知识的青 年人,你具体考虑过到哪些地方去啦?
乙:(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 雪】
甲:祖国北大荒呀!那里的土地肥得流油,可是那边零下几十度,太冷 了,你受得了吗?你还是考虑考虑。
乙:(唱)雁南飞,雁南飞。【雁南飞】
甲:对了,还是南方适合你。
乙:(唱)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南泥湾】
甲:你是说南泥湾,那可是个好地方。还想过到哪去没有?
乙:(唱)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我骑着马儿过草 原】
甲:啊,知道啦,你想到草原去当个牧民。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乙:(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我爱五指山】
甲:海南岛,这是个充满神话,美丽的的地方,你到那肯定大有作为。好 啦,不说啦,祖国的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不管你在哪安家,你可别忘掉我们老同学哟,到时我们一准到你家讨碗水酒喝。
乙:(唱)我家没有好茶饭.......
甲乙:(合唱)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刘三姐】 乙:哈哈!你也唱起来了!!!!!
(谢幕)
2016年聚会留影
半个世纪后——
唱相声
2016年毕业五十周年聚会表演稿
江文宝 陈振坚
(两人从两边上场)
甲:老同学,我们终于又见面啦,你好!你好!(握手)
乙:(唱)江老三欢迎你,欢迎你回合山来。(【黄河边对唱】改词)
甲:今天是毕业五十周年大聚会,我能不回来吗?
乙:(唱)离别五十年,今天来相会,两眼泪汪汪,满脸笑微微。(【回延安】曲谱,重新填词)
甲:呵,那是激动的泪花。老同学,你真行!五十年前在毕业联欢会上你唱着说相声,今天,还是唱,我就不信,今天你能保证一句话都不说?你看,同学们都来啦,欢迎大家去。(转向同学)同学们,你们好!
乙:(唱)欢迎了!欢迎同学们来相会,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同学,敬同学。(【刘三姐】曲谱,重新填词)
甲:(旁白......哎,他真的能唱。)老同学,自从离开学校后,你在什么地方发财高就呀?
乙:(唱)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锅盔走天涯。【我为祖国献石油】
甲:你终于当上工人啦,真为你高兴。都到过什么地方呀?
乙(唱)嘉陵江上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我为祖国献石油】
甲:哟,你走的地方可真不少呀!哎,你屋里那一位,也就是嫂子,她是哪里人,肯定好漂亮。
乙:(唱)大阪城的姑娘辫子长,两个眼睛更漂亮。【大阪城的姑娘】
甲: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追到人家姑娘的?
乙:(唱)我装着一只小羊,跟她去放羊,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在那遥远的地方】
甲:用苦肉计呀,就那么容易?
乙:(唱)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你的心上人就会跑过来。【敖包相会】
甲:这就把她骗到手了?真有两下子。
乙:(唱)夫妻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夫妻双双把家还】
甲:嫂子芳名能否相告?
乙:(唱)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五朵金花】
甲:你们家在什么地方?
乙:(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松花江上】
甲:那是祖国的最北边。
乙:(唱)过河还有三百里。【河边对口曲】
甲:说具体点,在哪呢?
乙:(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甲:你是说桃花园吗?那可是个美丽的地方,你给描述描述。
乙:(唱)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人说山西好地方】
甲:这是山西,你把家安那了?
乙(唱)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呵,洪湖岸边是呀吗是我家呀。
甲:怎么啦,你一会儿北边一会儿南l边,你家到底在哪呢?
乙:(唱)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我为祖国献石油】
甲:对!对!对!我们这代人就这样,只要祖国需要,四海为家。老同学,好样的!
双方:(唱)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我为祖国献石油】
乙:哈哈!你也会唱啦。
甲:你这不是也说话了吗?
双方:哈哈!哈哈......
(谢幕)
2016年聚会留影
编后话:
同学们,这两个相声小段创作表演相隔了近半个世纪,它们单调俗套,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但里面却有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参杂了我们在不同年代的复杂情感。
先说第一个相声段子的故事—— 我们合中八.九班本应在1966年初中毕业,,只能在1968年和67、68两届学弟学妹一同毕业(这就是当时所谓的老三届)。学校要举办毕业联欢会,要求各班上报节目,因时间太紧,我就在宿舍里喊了几个同学商量,大家略微构思了一下,决定以“毕业”为主题编个相声,以一人说、一人唱 的形式来表演。大家说干就干,围着桌子就搞起创作来,不到两个钟头,相声雏形就编出来了,并决定由江文宝和我上台表演。我们也不推辞,两个人照着稿子排练了几次,就拿着稿纸在联欢会上演出了。然而就是这个临时拼出来的,看不上眼的相声小段,却在联欢会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演出效果。能坐几百人的合中食堂时而寂静无声,时而掌声雷动、很多同学跟着我们一说一唱的节奏,能猜出我要唱哪句歌词。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几个同学把两个排椅垒起来,坐在上面情绪激动,手舞足蹈的,把排椅弄翻了,全摔了下来,他们爬起来还在哈哈大笑,好在没人受伤。这个节目当即就被学校选中,代表学校参加矿务局的文娱会演。一听到学校的决定,我俩信心百倍,心想,凭着在学校的演出盛况,我们肯定能一炮打响,为学校争光。可是,在矿务局大礼堂的演出却完全出呼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俩一上台,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我偷瞄了一眼观众席,发现没多少人关注我们,我轻轻拍了几下麦克风,想提醒一下观众,可是下面还是互相交头接耳,无法安静下来。我们只好硬着头皮,机械的对着台词,事前设计好的情景根本表达不出来。演出不了了之,只好草草收场。事后我们总结了演出成败的原因:在学校我们得天时地利。我们的说唱形式新颖,迎合同学们喜欢标新立异的胃口。我们的题材紧扣当时的形势,切合小青年满脑子幻想,容易冲动的思想情感。所以我们的表演和同学们一拍即合,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在矿务局的演出,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和工人们在思想情感和理念思维上都有差距,再加上我俩的艺术功底差,根本不知道如何撑控演出的节奏,更不懂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呆板的表演怎么能提起工人叔叔们的兴趣呢?估计没有多少人能溶入我们这两个小毛孩想表达的意境。不过不管结果怎么样,这两场演出都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半个世纪后,我们八.九班同学决定于2016年5月1日,搞个“合中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聚会”,组委会要求同学们出节目在联谊会上表演。我突发奇想,何不借这个机会,给五十年前的那段相声编个续段,来个时间和空间的大跨越,准受同学们的欢迎。我把想法电告江文宝,当即得到他的积极响应,并把编写任务揽了下来,不到两天就把初稿通过微信发给我,我稍作整理就打印出来。到了五一节聚会那天,江文宝从南宁赶到合山,我俩躲在卫生间里对了两三编就上台表演了。虽然我们都老态龙钟,唱出来的是沙哑的鸭公声,但从同学们那会心的微笑中我们看到了肯定认可,我们成功了,我们心满意足了。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个《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个相声段子的故事》,你会作何感想呢?我们想听听你的故事!
——陈振坚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