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一生纵情音乐,粤曲《禅院钟声》作家:崔蔚林

2021-05-30 03:12:10


还没有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崔氏兄弟姐妹,快点击上面的链接,关注“广东崔氏公众号”啦!


你听过《禅院钟声》吗?可能你是个70后、80后、90后,甚至是个00后!所以你不认识这首粤曲名曲~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粤曲的作家——崔蔚林。


点击下面来听一听!





  崔蔚林(1911~1975年),又名崔肇森,广东番禺南村镇员岗村人,粤乐演奏家、作曲家。至今,当我们拭去历史沉积下来的厚厚尘土,试图发掘这位音乐奇才的生平概貌时,发现其事迹大多湮没难考,许多细节已为岁月的风尘所掩埋,如今只能描摹出大致的轮廓。


  一、叛逆


  1911年,崔蔚林生于广州,是年辛亥革命成功。崔蔚林的家庭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当时,潘黄崔叶是广州著名的四大家族,其中崔家产业就在今天的第十甫街平安里,屋舍连绵,家资巨万。


  有幸出生在这样的富贵之家,衣食自然无忧。革命的狂飙屡屡掠过中华大地,当然对崔家有着诸多影响,但还不至于太影响他们生活的“质量”。家里经常会请来盲公唱戏,所以很小的时候,崔蔚林就可以经常接触到广东音乐,他每每为那清丽凄凉的唱腔、悠扬动人的音乐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抚摸那一件件神奇的乐器,试图找出那些美妙的音符究竟藏在那里。,很早就显示出在音乐方面惊人的天赋;他在9岁的时候,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吹奏洞箫,后来又学会了其他各种乐器,甚至还学会了小提琴和电吉他,更学会了作曲。


  据说,对于学习演奏洞箫,崔蔚林的母亲是极力反对的,她固执地认为,吹箫会引来邪气,会招来鬼魂,会闹得家宅不宁。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崔蔚林避开了母亲的目光,一个人偷偷地在屋后练习,与行家相互切磋,技艺日臻成熟,终于成为有名的粤曲玩家。与此同时,他又自行作曲以供业界演奏,并为唱片公司灌制唱片,18岁时即创作器乐曲《雪压寒梅》,被录制成唱片。其早期作品,今天基本上已经散失无存,难窥其当年的创作风格。


  崔蔚林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其堂兄诗野、慕白也均是当时出了名的“业余音乐玩家”,兄弟三人以这种身份经常参与各种民间音乐社团的演出,慢慢地声名鹊起,成为广东音乐界的著名人物,业界将其兄弟三人并称“崔氏三杰”。


  粤剧团的乐师在那个时代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被所谓的上流社会蔑称为“弦索佬”。可是热爱音乐的崔家四少却寄身剧团,甘愿做一名“弦索佬”,随剧团“行走江湖”,四处流浪,夜晚经常要睡在破庙里、戏台下,这对于别人可能是无可奈何、命该如此,但对于出身富豪的崔家四少,却纯粹是因为喜欢音乐,故而不觉其苦,反以为乐。在剧团的演出生活,使他的技艺更加娴熟,也扩大了他的知名度。


  二、逃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崔蔚林举家迁往香港,随其逃亡的有十余人。崔蔚林为人极其正直厚道,据说他曾经教授过许多学生,但他从来不向学生们收取学费,反而会为他们提供食宿。此时,尽管自己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故,他也没有赶走一个弟子,总是与他们相依为命、生死与共。从此以后,家庭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到了崔蔚林的肩上。


  异族的入侵,将个人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一起,崔蔚林宛如乱世中的苦蓬,在风雨中飘摇流荡。从1937年到1941年,崔蔚林居于香港,依靠过去的积蓄和演出以及出卖曲谱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这对于向来衣食无忧的崔家少爷而言,实在是不容易。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每天要吹洞箫赚钱,还要不停地为唱片公司作曲,以换取菲薄的稿酬,据说《禅院钟声》一曲当时只卖了100港元。从前只是“玩音乐”,现在竟然要赖此技谋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呢﹖


  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还在从事挚爱的音乐。当时有许多内地的音乐家为避战祸,纷纷移居香港,香港的音乐文化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加之粤剧粤曲在香港地区本来就很受欢迎,崔蔚林得以出没于歌台茶座、剧场舞台,“营营只为稻粱谋”。在这一时期,他有机会与当时的粤曲名家如梁以忠、尹自重、吕文成等雅相拍和,极大地提高了其演奏技艺和创作水准。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遗憾的是今天再追寻其曲谱竟不可得。


  1941年,,崔蔚林举家迁往澳门,1942年成立了钻石乐队。此时经济状况更为窘迫,积蓄早巳花光,一家人只能依靠崔蔚林的演奏和作曲维持生计,所以大家都只能喝粥而让崔蔚林和其父亲吃饭,但他怎么也不愿意,终于还是和大家一起喝粥。


  三、解放


  1945年,崔蔚林带着他的“钻石乐队”回到广州。他是乐队的领班和“头架”(领弦),乐队有20多人,算是广州的第一个专业乐队,乐队经常参加各种茶座、剧场演出,有时也为一些粤剧演出伴奏。此时,崔蔚林已经不再是一个业余的音乐玩家,而是一个职业音乐家了。


  1951年,全国首届戏曲汇演在京举行,因为具有高超的乐器演奏技艺,他被挑选出来与其他几位优秀的艺术家一起组成广东代表团,进京汇演。他们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人演出了曲目《表忠》,展示了粤剧艺术的风采。作为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艺术家,那次演出给崔蔚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他长久地引以为傲的事情,这一时期,他的生命历程呈现出了明亮的色彩。


  从北京汇演回来不久,崔蔚林将“钻石乐队”解散了,转而加入“珠江粤剧团”继续担任剧团的“头架”。1956年,广东的文艺团体合并,他到“广东省粤剧院”工作,在那里他是乐队的队长,是领弦,是乐队的灵魂。他和大家一起为许多粤剧曲目设计唱腔,排演了很多曲目,如《忠王李秀成》、粤剧《梁祝》等,其中《梁祝》的“哭坟”一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崔蔚林能演奏各种乐器,且技艺精妙,尤其擅长高胡和洞箫,卓然大家,演奏时潇洒自然,指法娴熟,功力深厚,其演奏风格多种多样,气象万千。许多当年现场目睹其演奏的人都不由得叹为观止。据说他演奏时极其投入,习惯于闭上眼睛,别人常常会误以为他睡着了,其实,他是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那绝对是他自己的世界。


  当年与崔蔚林一道共事的郎海山老人回忆说,崔蔚林是一个非常热心的好人,平时看起来很严肃,却是个很幽默和很喜欢开玩笑的人。喜欢帮助年轻人,因为他在家排行老四,剧团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四哥”或者“四叔”。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其厚重之下掩藏着太多的血泪和悲哀。作为一个天才的音乐家,此时崔蔚林的技艺和创造力正处于巅峰。但是,,个人的命运又开始随波逐流。


,许多艺术家遭受批判和揪斗,被剥夺艺术创作的权利。崔蔚林被看作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遗少,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当然是在劫难逃,不停地受到批判、揪斗。首先被剥夺了演奏和创作的权利,随后被关进了牛棚,再以后被发配到英德茶场接受“劳动改造”……对于这样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当年为了音乐宁愿离开家庭,四处流浪,如今却要承受其家庭出身带来的苦痛,被迫离开心爱的音乐,可以想象他承受着多么巨大的精神痛苦。


  1975年8月10日,崔蔚林在老家番禺贫病交加,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疾病也得不到治疗,终于去世,享年64岁。据说,他死的时候景况极其凄凉,亲朋故旧无人在侧。


  四、名曲


  《禅院钟声》是著名的粤曲曲牌,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此曲的作者崔蔚林先生,世人却知之者甚少,以至经常有出版者误将此曲署名为“古曲”。挖掘它的创作历程,可细说如下:


  崔蔚林的名曲《禅院钟声》创作于1939年至1940年之间。,生活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崔蔚林寄居于一个旅馆之中,馆舍之侧有一佛寺(在今天的庙街),晨钟暮鼓,木鱼声声。有一天,他愁绪满怀,面对此情此景,灵感蓦地袭来,于是创作了《禅院钟声》。今天,我们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还可以听到钟声和敲打木鱼的声音。


  据说,崔蔚林创作乐曲首先是用洞箫吹奏,慢慢地寻找合适的曲调,想到一句就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慢慢地连缀成篇。这首传世之作也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此曲最早就是用洞箫演奏的,并且灌制了唱片,但如今已经很难找到其原声唱片了。,常被填词歌唱,慢慢地变成了粤曲中常用的曲牌。


  由于当时中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国破家亡,作者精神极度压抑,愤懑满怀,写此曲以抒发情怀。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时期,,都怀有同感。因此,这首曲成为市民的共鸣之音,一经问世便很快流行起来。



《禅院钟声》填词版


  单纯从曲题来看,“禅院”是一种居士,也就是好佛之徒的聚散之地,不同于“僧寺”那种寺门佛僧的居所,一般大小市镇皆设有这类“禅院”,提供给一些遁世修佛之徒,不一定是出家和尚的去处。作者这里选“禅院”而不是以“寺院”为题,其用意是明显的:主要是描写一些遁世修佛市民的心声,这是一种与世无争、超然出世的冥想。在那种纷乱压抑的社会中,许多人会产生这类消极遁世思想,于是禅院就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在听到禅院传来的钟声时,不免兴起无限的幻觉,很希望能处身于一个宁静的环境中。这首曲子就是描写这样一种意境。


  乱世之音哀以怨。崔蔚林的《禅院钟声》采“乙反”调式,曲调流畅自然,低沉抑郁,一如天籁之音,高远绝俗,毫无人工斧凿的痕迹,韵味隽永。整首曲子虽然是用“乙反”写作,但并不全是哀愁而带有愤恨情绪。当旋律在哀怨抑郁的中低音区变化展开后,翻上了激动的高音区,节奏运用的切分音开始变化了。如果说切分音体现的是一种力度,那么渐快加速的节奏则表达了抵触及反对的情绪。当然,这种抵触和反对的情绪并没有上升到一种愤恨的反抗之声,所以全曲主要还是在发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尽管到尾声段用了快拨,它的旋律也还是相当压抑的。


  五、结束语


  崔蔚林出身豪富之族,而挤身于梨园之列,寄情于音乐之乡,因以玩家而入行,因入行而成大家。其技艺精妙,乐思纵横,以《禅院钟声》名世。


  其生于乱世,命运多舛,一如苦蓬,随风摇曳。夫乐者,情动于衷而形于声者也,心为物役,其郁郁不乐,乃作曲以寄之,崔氏真乃性情中人也。其作多而存世者寥寥,其艺高而能解其妙者无多。今人常将《禅院钟声》辅以香艳之词,焉知崔氏之苦衷?


  崔蔚林晚岁凄凉,,;亲朋难与为言,故旧徒唤奈何,身死而曲存,空余绝响,惟令听者动容,闻者唏嘘。


  而今玉宇澄清,政通人和。闻此曲,但觉空明澄澈,不染纤尘;思其人,默念其事,心惟侧然而已。


  崔蔚林一生纵情音乐,窥艺术之道,终以曲传世,名垂千古,此非其之大幸耶?其因出身富贵而以玩家入行,复因出身而罹祸,终殁于乡野之间,时耶?命也。


欢迎把各种崔氏历史文化资料(族谱、祠堂、文物照片、文字等)发至崔氏公众号 guangdongcuishi@qq.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