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传世菜谱:替读者作反应

2021-06-06 22:24:38

预测并控制读者的反应,是作者必备的技术。作者必须要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是否被读者接收到,叙事的节奏是否会让读者感到疲劳或无聊,等等。

在我复盘《三国演义》,读到赤壁之战的时候,就明显感受到,鲁肃就是用来一个替读者作反应,从而实现读者控制的角色。

具体来说,鲁肃在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斗中,是一个发问的人。瑜亮二人相互打谜语,话不说透,鲁肃夹在当中,东问西问,自己却猜不出。在这里,鲁肃发问不仅是出于他忠厚老实低智商的人设,也不仅是为了衬托瑜亮二人的才智,同时也是在替读者发问。因为这一段,作者是在故意压节奏,设置悬念,把谜底放到后边揭晓,因此,读者在看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发问,这俩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而鲁肃的发问,则打破了次元壁,把读者的反应提前写到书里来了。在此,读者的反应就与角色的反应重合了,因此,鲁肃可以被称作替读者作反应的人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设计跟控制读者有什么关系?我认为主要是两点。其一,这是在告诉读者,你的反应是对的。瑜亮的智谋你没看懂?究竟是自己智商低,还是作者写的节奏不对?都不是,当我们看到鲁肃也这么发问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作者故意为之。其二,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这一点是顺承前一点,自然而然的,当读者时不时在故事中间得到正反馈,就更容易感到亲切。相反,如果总是一头雾水,感觉跟不上作者的节奏,就很容易感到疲劳。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今敏的《千年》。这部动画的叙事切换和转场太高级了,高级到让人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我没看懂?这个时候,跟拍二人组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会给出官方吐槽:咦?怎么突然转换到战国了?刚才的人哪里去了?观众看到这,就明白,哦,原来不是我没明白,而是作者就这么设计的,连里头的角色自己也不明白这到底是跑哪去了。

替读者发问的当然也可以是主角,比如,设计一个侦探悬疑故事,主角查到的第一个嫌疑人其实是无辜的,只是表面看起来很像凶手。这是常用的套路,让主角首先陷入误区。这时候,可以写一下主角自身的犹豫,他会向自己发问,哪里哪里不太对,有一环似乎没有对上。

这种发问总是多功能的,往往还起到铺垫下文、推动情节、引出背景信息等作用。这里就背景信息作用多说两句,在设定复杂(比如魔法世界)或者需要专业知识(比如法医刑侦)的故事中,总是需要一个新人学徒类的角色来不断发问,从而把读者不明的信息引导出来。

回到正题,从控制读者的这个作用来看,官方反应最该出现的地方,是可能让读者产生困惑的地方,也就是说,读者与作者的信息量严重失调的地方,包括:复杂的智斗、故意设置的误导、角色突兀的情绪变化、突然的意外事件等。这些场景,背后一定有其原因,但是作者出于设置悬念、控制剧情节奏等需求,故意把原因后置,致使读者信息量不足,因而产生困惑。当一篇作品中这样的困惑太多了,读者就会不安,进而不信任作者,与作品产生距离(作者故意让读者难受的少数作品除外)。而官方反应,就是在告诉读者:没错,我是在控制信息量,你有困惑不是你的错,也是我写的差,你就往下看就对了。总之,替读者作反应,是对读者的一种体贴,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指引,使用得当,就更容易引导读者的情绪,实现读者控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