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葫芦河》2017第3期连文选:这片明丽的天空 —《葫芦河》创刊十周年浅评

2020-10-30 21:14:21

文学之乡——西吉《葫芦河》精品选读


通向文学高原的驿站   寄托美丽乡愁的载体

全方位展示“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西吉”文学发展现状,全方位展示西吉作家诗人风采,全方位培养文学新人,推出文学精品力作。



2017.3 本土小辑



这片明丽的天空

—《葫芦河》创刊十周年浅评


作者 ◆连文选



西吉《葫芦河》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春风吹又生”,油印的《葫芦河》季刊在一批热心人的努力下,又一次登台亮相。正像2007年1期《葫芦河》创刊词中所言:“曾几何时,月亮山下,葫芦河畔,有一批热心青年,不甘于这块黄土地祖祖辈辈口授于油灯下或黑暗中的古今,开始操笔创作。像一芽嫩绿顶破了冰封,像一轮山月,爬行于蓝天的格子,拨动灵魂的一根根琴弦,播下了一颗颗的星星。”郭文斌、火会亮、古原、马存贤、单永珍、张光全、尤屹峰、周彦虎、赵炳庭、赵炳鑫、郭宁等一批文学人才正是从这里起步、充实、提高,以昂扬的姿态走向全市、全区乃至全国文坛的。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郭文斌说:“我们这茬人从油印刊物《葫芦河》走到现在,如果没有这份刊物,老实讲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份刊物对作者的鼓舞,我觉得是无法估量的。”

2007年,《葫芦河》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了广大读者的面前。它的创刊并上档次,是西吉文学爱好者的一件大喜事,无不拍手叫好,欢欣鼓舞!因为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刊物是摇篮,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一个载体,是连接文学创作队伍的纽带,是通向外界的一个平台。

《葫芦河》创刊以来,由于始终坚持“培养文艺人才,打造文学品牌”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百家争鸣”的方针,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广大的关注和有关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

2009年1月12日,有相关领导、著名作家、评论家、诗人等70余人参加的《葫芦河》评刊会在银川举行。评刊会上,就已出版的5期《葫芦河》进行评刊。专家们经过认真研讨、评论,对《葫芦河》办刊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宁夏文联、国家一级作家严光星说:“《葫芦河》是弘扬中国大乡土文学的优秀刊物。我觉得有三美:一是情韵美。每一篇文章都感觉朴素、诚实、深刻,给人以心灵的共鸣和震撼。二是文笔美。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随笔等,都能给人以美的阅读享受。三是设计美。淡雅、简洁、大气。作为一名常年做刊物、报纸方面研究的人员,我感觉《葫芦河》的气质、发展方向、刊物质量都不同凡响。”

《葫芦河》至所以能够稳步走到今天,取得不斐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赢得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栏目丰富多彩。栏目是刊物的名片和窗口,反映其特色和走向。读者通过栏目,可以管窥刊物的全貌。《葫芦河》在栏目设置上煞费苦心。创刊以来,基本固定的栏目有:第一阅读、本土小辑、域外来风、本期名家、校园文学等七八个。另外还有机动栏目若干个,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作者读者的喜好和要求,栏目就需要不断的调整变化,需要花样翻新。

设计装帧精致。如果说,封面是刊物的脸面,那么版式设计和装帧就是衣着打扮。虽然是内容决定形式,但如果形式不到位,也有损内容。刊物的设计装帧是风格、气质、形象的体现,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葫芦河》设计装帧坚持朴素、典雅、美观、大方,不跟风,不媚俗的原则。刊名是已故著名作家张贤亮所题,遒劲赫然。封面上一条暗灰色的河流从上而下蜿蜒流过。题图相映,寓意深刻。封面上方(2016年开始移至封底上方)有一圆形图案,内中有山脉、河流和大地,意为葫芦河发源于月亮山,流经西吉大地。自2011年“文学之乡”在西吉挂牌后,圆形图案的也缘上又加进了“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西吉”字样。这图案就是该刊的刊志。这样的刊志,一是在全国绝无仅有。纵观全貌,简洁、庄重、醒目、美观、大气。封二、封三主要刊登西吉文艺系统活动的照片和信息。中缝夹页,主要刊登本土作者的精美摄影、书画作品,并配以作者简介。没有广告掺和。内文排版,插图极少,恰到好处,图文并茂。

内容质量高。刊物的档次取决于稿件的质量。在刊物如林,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份纯文学刊物能否站稳脚跟,赢得读者,关键在于内容,在于有无吸引读者质量上乘的好作品。《葫芦河》“本期名家”、“第一阅读”栏中,刊登的作品全是区内外西吉籍著名作家或有影响的作家的作品,质量是没得说的。就“本土小辑”栏中的作品而言,也大都文理清新、文笔流畅、情感真挚、个性鲜明,视角独特,从中不难发现颇具创作潜力的作家。

《葫芦河》,既看重名家大腕之作,又不薄文学新人之作,就是说不薄新人重名人。

编稿缜密。编稿工作是苦活细活,也是艺术活,来不得半点懈怠和粗心马虎,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劳神费心下力气、周而复始无限循环地干。《葫芦河》的编辑们,做到了殚精毕力、一丝不苟,甘为他人做嫁衣。郭文斌说:“作为出版工作者,应该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姿态供职,编发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稿子。”李义是个敬业守岗、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苦累耐得住名利的好编辑,他经年累月地伏案劳作,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樊文举曾说过:“李义编辑《葫芦河》日夜瞅着电脑工作,眼睛实在是够受的!”周彦虎等人,原本有着自己繁忙的工作,但为了刊物的顺利出版发行,他们依然不辞辛苦,将兼职的一份编辑工作做得有板有眼,尽善尽美。

《葫芦河》能取得今天如此卓越的成绩,还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作家们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葫芦河》的创刊,为文学新人提供了当作家梦的平台,为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令人欣喜的是,十年中,本土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蓬勃茂盛之势。目前已形成了一支颇为壮观的以青年作者为主体的创作队伍。这支创作队伍,给《葫芦河》以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这支创作队伍,他们以《葫芦河》和“西吉文学网”为平台,始终以旺盛的创作势头进行创作着,并时有上乘之作呈现于读者面前。正是有了这支生机勃勃的创作队伍笔耕不辍和“十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才不时有人将自己的作品集结出版,展现于世人。据不完全统计,西吉籍作家、诗人,已有20多人出版了个人专著。

2011年10月10日,中华文学基金会、宁夏文联、宁夏作协将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的牌子挂在了西吉县政府会议中心的大厅里。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文学之乡的创建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学层面的,它为全社会作出了走群众路线的典范,具有更加深远更加重大的社会意义。西吉文学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学发展的希望和蓬勃的生命力。”“文学之乡”花落西吉,更进一步的激励鞭策了全县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精神。

在创建“文学之乡”的全过程中,《葫芦河》一以贯之、从容不迫的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竭尽全力、潜移默化地做着铺垫和疏导的工作,为最终获取“文学之乡”的桂冠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6年5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铁凝主席一行调研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西吉时,她对西吉的文学创作事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她说:“文学是西吉最茁壮的庄稼,西吉是中国文学宝贵的粮仓。”

十年,婴儿出落成亭亭玉立、青春逼人的小姑娘,小苗长成枝繁叶茂、根基深厚的擎天大树,稚嫩、粗疏的《葫芦河》迅速成为最受读者欢迎、最具吸引力的文学期刊。西吉文学由萌芽到发展壮大,继而占据了宁夏文学的半壁江山,《葫芦河》功不可没。

《葫芦河》创刊以来,几经改版。特别2016年改版后的《葫芦河》,变得更加典雅、庄重、美观、大气了。目前,季刊的《葫芦河》不仅已成为西吉所有文学爱好者爱不释手、必读必看的一份刊物,而且也成为了区内外乃至全国各地不少读者渴求得到、乐意阅读的一份刊物。本土作者张玉良说:“我对《葫芦河》的看重,不亚于对一份大刊的看重。”我说:“你说得不错,我虽然订有《朔方》《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几样杂志,但对它们,特别是在我记忆力锐减、精力不足的目前情况下,我都是选择性的阅读,惟有每期的《葫芦河》我才基本上一篇不漏地去看,去阅读。”

愿文学的《葫芦河》,紧握时代脉搏,不忘初心,戳力奋进,在绚烂多彩的文学百花园里,竞相开放,不断飘洒出一缕又一缕的芳香…… 

  

【作者简介】  

          连文选男,汉族,西吉县新营人。宁夏作协会员。出版小说散文集《心灵的回声》,散文集《渐行渐远》。有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并入编文学选本。

《葫芦河》

huluhe


文章原载:《葫芦河》2017年第2期

主       编: 樊文举         副主编: 陈静  李义 

责任编辑: 柯万昌        网络编辑: 马世梅

主办单位:西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发平台:文学之乡xj葫芦河

支持平台:甘宁界、西吉万象、六盘山诗文

                   墨韵诗音塞北诗词书画



敬请关注“文学之乡—西吉”

与君同赏文学精品佳作


长按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