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台州“博物”系列报道③ 黄博:近距离看镇馆之宝

2020-11-29 00:27:43

相忘于江湖

       不如点蓝字关注



□讲述罗永华 □记录单露娟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历史中,对身边的许多事物习以为常,殊不知那些不起眼的事物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平凡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岁月失语,惟物能言。第94期千禧读书会嘉宾黄岩区博物馆馆长罗永华,以本地历史遗迹和文物为主要载体,讲述我们身边的历史故事。


        黄岩历史悠久,文物丰盛。黄岩区博物馆收藏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种文物达8200多件,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84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139件。从县级博物馆来说,馆藏的质量是名列前茅的。


        要说黄岩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2016年5月在黄岩屿头乡前礁村赵伯澐墓中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


        赵伯澐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七世孙,从其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出土的70余件丝织品,都是赵伯澐身前所穿的衣物,在他死后随葬入墓。这些衣物历经800年后重见天日,仍保存得非常完好,获得了“宋服之冠”的美名。


南宋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前排中间) 

在黄岩区博物馆查看南宋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


        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和对襟双蝶缠枝纹绫衫两件服饰,于杭州G20峰会期间在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得到了G20峰会元首夫人团和观者的交口赞誉。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单层看的时候非常透,整件服装都有莲花纹,800多年前没有机器,都是靠手工,能织出这种纱袍是非常不容易的。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青瓷五联罐,也可堪当黄岩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们都知道中国最早的瓷器在东汉上虞的小仙坛窑址烧成,绍兴距我们台州并不远,受此影响,我们台州也在东汉时期第一时间烧出了瓷器。


东汉青瓷五联罐。


        这件青瓷五联罐可以说是我国现存东汉时期最早的瓷器。它的器形漂亮,是葫芦形的,上面的雕塑精美,器物上的三个层次刻画囊括了从地下、地面和天上三个层面的动物。最下面一层是蚕,第二层有狗,第三层有飞鸟。最下面的蚕证明东汉时我们台州就有养蚕历史,有丝绸生产。


        这件文物发现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1981年的一天雨后,黄岩北城马鞍山电厂旁边的山体出现塌方,一个罐子露出地面。一名住在附近的居民偶然经过,看到这个罐子,觉得挺特别的,就捡回去放在床下。


        令他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他每夜都做奇怪的梦。他把罐子移到门口的一棵橘树下,但是怪梦并没有停止。


        邻居们听说了这件怪事后,纷纷出主意,让他把这个罐子捐给当地文化馆(博物馆的前身)。他照做了。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经过鉴定,这是一件东汉青瓷,叫五联罐。研究文物的人心里清楚,这是一件国宝级文物。


        作为奖励,文化馆奖给此人一辆自行车票。


        文化馆获捐国宝级文物,居民换回一辆自行车,并远离了怪梦,也算皆大欢喜。


        在黄岩,还有一件出国展出次数最多的明星国宝——青瓷香炉。



北宋青瓷香炉。


        198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大修灵石寺塔。灵石寺塔是一座尘封千年的古塔,在古塔的第四层,考古专家意外地发现了这件青瓷香炉,、迦叶立像、。


        这件青瓷香炉的工艺是非常精湛的。器盖圆弧,呈半球体状,镂空,以三瓣卷叶忍冬为主纹饰,每组三叶五孔自成单位,共由十七组连环构成。叶瓣还有篦状纤细划纹。上下口沿各饰两道弦纹带:上带四面相等,饰四枝覆兰;下带为仰兰。刻画非常精美。


        仔细看,我们可以发现香炉的盖和身的釉色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两个不同的窑炉烧成的。香炉内壁靠近足部的两周上还有墨书,上周写着“当寺僧绍光舍入塔买舍咸平元年戊戌十一月廿四日”,下周写着“童行奉询弟子姜彦从同舍利永充供养”。这说明这件青瓷香炉是在北宋咸平元年(998)放入塔中的,距今上千年。


    因为外表精美,它多次被选中送到各地展览。


    当然,黄岩区博物馆里还有很多精美文物,欢迎广大市民来馆内参观。





罗永华:沉迷收藏二十载


台州日报记者 单露娟  

    

        罗永华有两大爱好:一是收藏、研究瓷器,二是收藏、阅读古籍。


        近20年来,工作之余,他几乎将所有的情感和精力都花在了这两大爱好上。


瓷器


        1998年,被调到黄岩西城街道工作的罗永华,喜欢上了收藏瓷器。


        为什么选择收藏瓷器?他解释原因有二:一是出于自身对瓷器的热爱;二是黄岩有悠久的烧窑历史,瓷器在地方上遗存量较多,可以去旧窑址找瓷片对比学习。


       古玩市场上瓷器比较多,他几乎每周都要去台州各地古玩市场上逛逛。“临海古玩集市在星期六上午,椒江古玩集市在星期天上午。” 对于罗永华来说,周末忙碌却很充实。如果幸运地淘到“宝贝”,他还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去整理研究它们。


        除了古玩市场,罗永华还经常去的地方是台州各地的旧窑址遗址。“走访旧窑址主要是增加对当地瓷器的了解。现在瓷器造假的很多,但是窑址这个东西应该没有造假的吧,在那里我可以捡到各个历史阶段的瓷片,借以学习。”


       就是在这样不断寻找学习中,罗永华对黄岩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015年,黄岩区博物馆在建之际,他被任命为黄岩区博物馆馆长。


        黄岩区博物馆专门有一个陈列黄岩窑瓷器的展厅,就是由罗永华布置的。“我根据自己这些年的研究再结合史料,从历史概况、工艺技法、器形纹饰三个方面入手,将黄岩窑青瓷作了系统性展示。”


        黄岩烧窑始于西周,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朝、隋、唐、五代,至北宋快速衰落。这一整段时间,黄岩窑有三次集中生产阶段,留下路桥埠头堂、温岭大溪下员山、沙埠窑三个窑址群。“这些窑址的存在年代都在明朝之前。在明朝成化五年(1469)以前,温岭属黄岩。所以在布展时,我们把温岭古窑瓷器也纳入进来。”


        除了瓷器外,还有很多个展柜置放了从各个旧窑址寻来的瓷片,其中两个展柜的瓷片是罗永华捐赠给黄岩区博物馆的。


古籍


        罗永华对古籍的喜爱,则是从高中开始的。


        为了应付考试,他时常拿着文言文阅读背诵。渐渐地,开始喜欢上了历史。“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古文观止》,里面的一些文章我现在还能背出来。”


        但是,喜爱归喜爱,罗永华真正开始收藏古籍是从2000年开始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永华收到了一本光绪三年黄岩举人王棻主编的《黄岩县志》。“里面内容特别好,很多其他地方没有记载的东西上面都有写到。”那次之后,他开始对古籍上心,去古玩市场淘瓷器的时候,都会多问一句有没有古籍线装书。


        有一年国庆节,罗永华从外地回来,路过东官河桥头,发现有人在那里摆了一个几十米长的书摊。这是一个外地人收集来的旧书。罗永华在一堆线装书前蹲下来翻阅,发现都是台州文史古籍,有王棻的《台学统》、王舟瑶的《默盦集》。


        看着这些书,他欣喜不已。卖书的出价一本书五十元钱,没有犹豫,他花了2000多元将它们全部买了下来,足足装了一麻袋。


        21世纪初,当时的工资水平并不是很高。2000多元几乎是罗永华一个多月的工资。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表示自己每月的工资除了还房贷,其余大部分都用来买古籍了。


        这次桥头偶遇,为罗永华的藏书奠定了基础。


        因为经常到古玩市场,古玩商和他都相熟了,知道他的喜好,收到好东西便会主动给他打电话。


        有一次,一个古玩店老板打电话告诉他,店里收到一批古籍,问他有没有兴趣。他立刻赶过去。“那真的是缘分啊!”回忆起旧事,罗永华至今仍忍不住感慨。“古玩老板收到的是《台学统》,这套书一共是四十本,他缺一本,缺的那本刚好是我上次在桥头买到的第七本。”


        《台学统》是一套王棻编纂的,讲述从东晋至清朝的台州文人思想观点的书籍。目前,这套《台学统》被定为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收藏在黄岩区图书馆。“以前都是木雕版刻上去印,印到一定程度,雕版上的字就会糊掉,无法再印。所以,世界上现存这套《台学统》不会超过两百套。”


        经过多年的收集,罗永华家里的古籍藏书有三四千册。很多个睡不着的夜晚,他就起床到书房翻开自己那些古籍,静静阅读。


        这些古籍给他工作上提供了很多帮助。


        罗永华担任黄岩区博物馆馆长期间,碰巧赵伯澐墓出土。他是现场亲历者之一。赵伯澐为妻子写的墓志铭一出来,他凭借自己的古文功底,当场就解读出来了,确定这是一个南宋古墓。


        身为馆长,为文物保护单位写介绍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在给黄岩五洞桥写文物保护碑记时,他写了孝友桥是元祐二年建造的。“别人都觉得惊奇,因为以前大家看到的资料都只是说元祐年间建造的,精准到哪一年是很难的。而这具体的时间就是我在自己收藏的古籍文献等资料上看到的。”今年重修五洞桥时,在第三个桥洞的面水条石上找到了刻在上面的铭文,具体修建时间正是元祐二年。



台州

博物




台州“博物”系列报道①丨打造市民喜闻乐见的“台博”

台州“博物”系列报道②丨临博:历代馆长与一级文物的故事




好读好听丨包建永

投稿邮箱丨tzrbhd@163.com

微信小编丨单露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