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道听途说|三秦文化之关中

2021-11-25 04:15:35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面条像裤带

陕西人特别喜欢吃面,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面条,biangbiang面。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两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样面煮熟以后,吃起来光滑、柔软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小时候,老人们常诙谐地说我家没有案,吃的BiangBiang,很是有趣。其实上等的BiangBiang面,不仅面要扯的劲道,匀称,味道也要调好,吃起来才会爽口。


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随身携带的干粮。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有的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做锅盔。不管怎么讲,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內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辣子一道菜

至于说到辣子一道菜,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不然,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陕西人吃辣子,是先将辣椒摘去蒂把,用文火炕干,再用舀子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再让上细盐,最后用较多的滚油泼一下,就成了当地著名的"油泼辣子"。这种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无论是春夏秋冬,到了吃饭时节,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们都端着大老碗,聚在一起,边吃边谝,夏天就到树荫下,冬天就在墙角旮旯,边吃边聊边晒太阳。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这便省了不少麻烦。大人们斥责后辈好吃懒做时,常说的一句老话就是吃饭端大碗,干活溜地边。


帕帕头上戴

陕西人所称的帕帕就是手帕手巾。通常是农村妇女的必备物件。它既可以遮阳避风,又能挡土护发,还可以擦汗擦手

几毛钱一块手绢,随手就搭在了头上,一个活脱脱的关中农家妇女形象就出现了,朴素、大方,干净、利落。这一方小小的手帕,活像一个舞台上的小道具,把一个漂亮的小媳妇打扮得朴素迷人。走过她的身旁,你会禁不住的回头张望再三。如果这方帕帕顶在了一位老大娘的头上,你一定会想到淳朴、善良,看到这方手帕披在了小姑娘的头上,她一定是个小调皮,活泼、可爱。当然,手帕不光女人会顶,也有男人顶手帕的。那一定是在大热天。你要问他缘由,他一定会告诉你方便


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是远祖时期就流传下来的,至于其中的缘由,并没有去考证、深究,房子半边盖,对陕西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对外地人来说,竟成了一大怪,那它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你要去细细分析,也有盖大房的,不过那都是有钱人住的,这样的房子在农村是很少的。从这一点看,半边房的确经济、实惠。它用料少,自然省钱。比起两边盖,它坚固、耐用,符合力学原理。它的进间小,纵深不足一丈,因而透光性好,比起两边盖的亮堂多了。


姑娘不对外


“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常在,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千百年来,陕西人习惯就近嫁女,自家的姑娘一般都会嫁到本村或者邻村,几乎没人会把姑娘嫁到陕西以外的地方。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陕西人特有的婚俗观念和婚俗习惯――姑娘不对外。

说起来很奇怪.陕西人非常恋家,女儿家绝对是不愿意远嫁的。

究其原因,大概过去孩子的婚姻往往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人认为嫁给本村小伙知根知底,不会吃亏上当。

随着时代的变迁,本村小伙娶本村姑娘大多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姑娘不对外”的老观念已经慢慢变成了老黄历。


板凳不坐蹲起来


说来也怪,有凳椅它就是不坐,宁可蹲在上面,就像画中人一样。从生理学角度看,坐有坐的不适,蹲就自然有蹲的道理。坐久了不舒服,换一种姿势,比如蹲起来,蹲久了,血流不畅,下肢缺氧,这时候你再站起来,伸伸臂,弯弯腰,你就会觉得精神大振。看来陕西人找到了蹲的精髓,“他说这样很自在”,一语道破天机。


睡觉枕砖块

三伏天,吃过午饭,房子里是睡不成了,但还是有所好去处,那就是大树底下。来到大树底下,跟小伙伴们添方、顶四,一阵凉风吹过,好不惬意。玩乏了,各自找一块阴凉,折几片大桐叶铺在身下,信手拿来一块砖枕在头下,听着树上的知了鸣叫,不知不觉就安然入睡了。


唱戏吼起来


秦腔大约是明中叶时期在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的,至明末秦腔已十分成熟,开始向各地流传。到清朝中叶,已在整个中国演出过,广东的西秦戏还流向了海外。秦腔进京演出后,直接影响到京剧和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秦腔把陕西人的粗旷、豪迈展现的淋漓尽致,是最能体现陕西人性格的一门艺术。

陕西这块地方,秦腔戏多,庙也多,煞是热闹。庙会给秦腔戏提供了舞台,秦腔戏则给庙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会不离戏,戏不离会。人们不仅是看,也唱,男女老少,不管是谁,都能哼唱几句。

 如今在陕西,只要是有婚丧嫁娶的事,就有戏班子的舞台,就有无数看戏的戏迷。可以说陕西人对秦腔的痴情,秦腔在陕西大地的普及,比起其他戏曲艺术的影响,都是不可多见的


这就是陕西关中,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地域,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