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城市繁华背后, 也有温柔角落 | 南京地理

2020-07-31 18:41:07

导航不够精准,无法指挥你在楼宇密集的深巷之中穿梭。在这里,大大小小的道路全部要靠路边杂乱无章的招牌和各种摊子来加以区分。

通常,城中村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规划乱、治安差、拥挤破败,它们往往紧邻闹市,身处繁华之中,于是显得格外刺眼。城中村,似乎也因此成为很多城市发展进程当中“必须要绕的那段路”。

但是南京的城中村却有些不同,往往从骨子里透露出这座城市独有的一份温婉。

我今年62岁,已经在这里整整生活62年喽。

从石榴新村到新街口的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新街口,作为南京最著名的老牌城市地标,就在它的繁华背后,静静地生活着已然变得老旧的石榴新村。

▲这样狭窄、拥挤的小巷,就安然地存在于南京最著名的繁华地标——新街口的背后。

▲新街口,几乎就是所有南京人心目中的“宇宙中心”。

夏日午后的阳光直直地从天上砸下来,让人头晕眼花。老太太和她的女儿就坐在家门口的巷子里染头发。老太太今年62岁,但还是选了一个偏红一点的颜色,她说这样会显得更年轻。

▲一个南京例牌的夏日午后,老太太和她的女儿就坐在家门口的巷子里,头顶是楼上邻居外搭的阳台。

被问到已经在这里住了多久的时候,老太太说“住了50多年了”,旁边的女儿和另一位阿姨都笑了起来,“哪里还是50多哦?”于是老太太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接过话来,“今年我62岁,已经在这里整整生活62年喽。”

被繁华都市的快节奏裹挟着,为了想要的生活而拼命追逐着、焦虑着的你可曾想过,像她这样坦然地享受一段,夏日里特有的静谧而安逸的时光。

▲夏日午后的南京城中村里,一只被太阳晒眯了眼的狗子。

“能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大家都爱上我家来吃碗面。”

吃空了的罐头瓶子被当成茶杯放在桌上,一杯浓茶在沏了几次之后已经慢慢变淡。老板穿着汗衫背心坐在大号遮阳伞的下面,开始介绍起自己的面条店来。一场大雨刚刚过境,住在附近的几个朋友一起聚到大伞底下来,躲避雨后显得有些刺眼的阳光。

▲石榴新村里的一家无名面馆,外表十分凌乱,却做出了大概算得上最有南京风味的手工面条,有兴趣的面友可以去寻一寻。

据老板说,这家只有十来个平方米大小的面条店能从早晨一直忙到中午,住在这一片的人都爱在他家吃面条。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相信的,但是老板洪亮的笑声和自信的语气,仿佛又在证明这一切都是真的。

老板说他并不想离开这里,因为店在。但是舍不得啊怀念啊这样的词用在这里都不太合适,因为这就是住在这里的人们的日常,没有人能从自己的生活当中真正抽离出来。

▲店门口晾晒着老板亲手做的皮肚。在南京,手作皮肚算得上是面条店的标配,也是“这家面条好吃”的象征。

马上就要开始进行搬迁改造了,不过,这里大多数的老住户都不想离开。

染了红头发的老太太,会手工制作皮肚的面条店老板,石榴新村尽管老旧,却承载了太多南京人琐碎而温馨的生活故事,让他们得以在家长里短当中,体会到了百味人生,同时留下了大半辈子的温暖记忆。


我不是南京人,可是住在这边也有些年头了。”

▲甘露巷,和《甄嬛传》里的甘露寺可没什么关系。

他并不是南京人,却在南京生活了小半辈子,一直就在甘露巷附近搬来搬去,最后,找到现在这份工作,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也就落户在了这里。

▲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街巷。南京城里还有不少这样的小街小巷,尽管已经变得陈旧甚至破败,但是仍旧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告诉我,这里有很多外来打工者,全都租住在巷子两边的平房里。巷子当中的每一户都住了不少人,所以如果住在这里,你的邻居有可能是卖凉皮的陕西阿姨,也可能是晒得黝黑的网约车司机。

和中国每一个城市当中的任何一个城中村一样,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很难估算清楚,但是每一个蜗居在这里的人,心底都有一个都市繁华梦

▲租户种在泡沫箱里的薄荷和香菜,既可用于平时观赏,又方便食用。

“房租也不是特别便宜,但是因为人情,一直就住在这个地方了。”

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洗葡萄,天气太热,用凉水冲洗过的葡萄,吃起来更爽快。

她是安徽人,来南京之前一直在浙江打工。这两年,她在甘露巷停下了一路漂泊的脚步。她说,老公就在一个不远的单位里当厨师,因为俩人上班的地方离得近,没事的时候就可以一起散着步回家,可惜他总是很忙。

▲孕妇家门口。

正说着话,看到住在隔壁的邻居出来晒衣服,她憨憨地一笑,告诉我说那是她的房东,她们平时相处得很好。虽然这里的房租也不是很便宜,但是住久了,街坊四邻都很熟悉,也就不愿意搬家了。 

后来问她在做什么,她说这一阵没做什么,因为怀孕了,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将要出生在南京的孩子。

▲南京市考棚小学旧址,门牌号是六角井34号。始建于1905年,前身为程子祠学堂的南京市考棚小学,曾经历过几次合并,落脚于南京城南的好几处地方,现址位于秦淮河畔。

▲从甘露巷走出来不远就是饮马桥(“饮”字念第四声),站在桥上,能看到不远处的报恩寺塔。

甘露巷里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代表了南京这座城市在外来者面前,希望表露出来的那份包容。这里不仅仅是从物理上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同时还为他们提供着最为基础的生活条件,是皮肚面和小馄饨,在填饱了他们肚子的同时,也温暖了一颗又一颗漂泊不定的心。

▲走出城中村里这条狭窄的小巷子,前面就是宽阔的大马路。

可能,身处“村”里的人们,会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更能够感受到人情冷暖,也不太容易冷漠地独善其身,于是,每当邻居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会上前一步,再帮上一把。

但不管是城还是村,我们都共同生活在南京这片天空下。上班下班的时候一起挤地铁和公交,雾霾来的时候就一起吸霾,等到天气晴朗的时候,再一起感受风从楼宇间穿过。


▲区域位置示意图。

他们正在用这条巷子和这座城市所给予他们的温暖,来点亮这个世界。


礼乐 ‖ 撰文

我玩会 ‖ 摄影

陶丁丁 ‖ 制图

部分资料来源 ‖ 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