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上方![]()
![]()
关注我们
![]()
在浙江余姚南雷路上
以通济桥为首端
在余姚的各大广场还未出现前
余姚人首要的购物点就在这里
繁极一时
是名副其实的市中心
![]()
南雷路的一侧的一条街
俗称太平洋后街
在以前
电商的大势还未来临前
这里聚满了衣服店和饰品店
年轻的姑娘们
都喜欢来这边逛逛
![]()
今天我们谈谈后街的吃食
时代的潮流向前推
令一些衣服首饰的实体店难以为继
后街的小吃店越来越多
店家换了一批又一批
旧店撤离 新店崛起
只有隐藏在后街尽头筒子楼里的汉中凉皮铺
十四年来屹立不倒
![]()
这家筒子楼的凉皮
老板叫做老瞿
老瞿其实早就给这店起了一个名字
叫做太平洋角落凉皮
文绉绉的店名
藏着老瞿对小店的殷切期望
虽处角落 却不平凡
老瞿很热情
一边做凉皮给我们尝
一边给我们讲着这角落凉皮的故事
![]()
老瞿的老家在陕西汉中
一个家家户户都喜欢吃凉皮的城市
当时余姚的凉皮摊基本见不到
他就想把老家的美味带到余姚这座小城
谋生又谋味
2003年时候的后街
挤满了各类小摊小贩
还没有来管理
老瞿的凉皮摊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2009年的时候
开始整顿治理后街
小摊小贩们被迫撤离
老瞿就想着这生意不能丢
想着租金越便宜越好
就在后街的末端的筒子楼的楼下租了个位置
这一下
角落凉皮就风里雨里地屹立了十四年
![]()
老瞿把吃凉皮的地放在了筒子楼楼梯旁的空闲地方
一整排座位
不那么白的墙壁
墙壁上挂着绿色的邮筒
没有矫揉造作地特意营造怀旧
但身在其中
仿佛处在有些年代的上海的老房子里
在狭窄的空间里大快朵颐
吃的不仅是食物
更是人生
![]()
凉皮摊主要有这几样吃的
凉皮 凉面 肉夹馍 酸辣粉 酸辣面 牛肉粉 牛肉面
夏天卖的最好的是凉皮
凉皮里面加了花生 豆芽 面筋 青瓜丝
而冬天卖的最好的是酸辣粉
酸辣粉除了可以随自己挑的两种粉以外
还加了千张 豆腐皮 香菜 豆芽 花生
夏天的生意好一点
一天大概能卖出一百多碗吃食
相对来说冬天的生意就要差一些
一天也就六七十碗可以卖
![]()
老瞿说
由于位置偏 处在角落里
基本上现在来的都是熟客
老瞿也送外卖
但是由于人手有限
基本上只能送南雷路附近的区域
有次一个住在城东的小姑娘打电话给他说现在特别想吃
一下子点了四五样吃的
小姑娘是熟客
老瞿也特别想送过去
可当时特别忙 店里也只有他一人
老瞿只能狠心拒绝
小姑娘不甘心
就点了凉皮摊附近的卤味店的外卖
再让老瞿把凉皮拿到卤味店去
让那里的外卖员给一起送到城东来
这大概就是对老顾客对熟悉的味道的执念吧
![]()
老瞿的凉皮这么令深得老顾客的喜爱绝不是空穴来潮
秘方在于老瞿的面皮和辣椒与别家的不同
面皮是自己亲手擀出来的
这和市场上拿来的直接卖的面皮的口感绝对不一样
有弹性,爽滑可口,
是对他家凉皮的最好评价
![]()
另一个秘方是辣椒油
这个辣椒油是老瞿从老家汉中带过来的
他说只有老家的辣椒才能做出味道与众不同的辣椒油
果不其然
这辣椒油
麻和辣都恰到好处
符合爱吃辣的余姚人的口味
味道果然值得称赞
![]()
![]()
我问老瞿
味道这么好的凉皮
你有没有想过换个店面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呢
老瞿憨憨一笑
“虽然我们的环境没有人家好
但是我们的味道在这里
想吃的顾客还是会来
再说租个好一点的店面租金太高
后街上那么多店
你看来来回回换了多少了
有些做几个月就不做了
我在这老地方也挺好
做做回头客
日子嘛过得下去就行 就不折腾了”
望着老瞿忙碌的身影
我想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吧
过得平平静静 不乏也是一种幸福
![]()
最后走的时候
我给老瞿说
我再给你拍张照吧
老瞿说那我要端着我的凉皮拍
他说他的人生口号是
“我为自己的凉皮代言”
傻呵呵的老瞿啊
希望他能够永远能够守着这个凉皮铺开开心心地生活
![]()
还在外地务工的你
偶然间在街角遇到一间汉中面皮店
你是否会毫不犹豫的进去来一碗面皮
来怀念因
各种原因回不了家而有家乡的味道的面皮
点【阅读原文】新闻爆料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