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揭秘 |葫芦头为何会被称为 “病号饭”?

2020-08-25 20:13:55


葫芦头,陕西西安汉族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象葫芦,因此叫葫芦头。

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


传说

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发展

时光流逝,历经沧桑。及至清末,西安街头已有不少卖"葫芦头"的饭馆。民国十二年(1923年),原猪肉店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葫芦头"。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选料上精益求精,操作上十分考究。何东义只选葫芦头和大肠头,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精工细作,烹制而成。其味肥嫩鲜美而不腻,成为独树一帜、遐迩闻名的风味食品。由于生意兴隆,便在西安南广济街开设了专营"葫芦头泡馍"小店。当时一位山西籍的美食家来店食后,大加赞赏,遂借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意,给这个小店取名"春发生"。此后,名声远播,食者甚众,天长日久,"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成为誉满大西北和全国的名店,至今盛名不衰。



食疗

1935年前后,,战士因水土不服,饮食差异,腹泻、感冒、腰酸腿痛等疾病不时增多。后来,有病战士不想吃军营里的"大锅饭",到"春发生"吃葫芦头开开口味,不料吃后顿觉精神爽适,食欲大增,腹泻、感冒反而治好了。实际上这其中有中医"以脏补脏"的食疗理论。,命令军营厨师仿做"葫芦头泡馍",并列为"病号饭"。可是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既不好吃也不能治病。后来,军部研究,每天发20份"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泡馍馆优先照顾。


制作工艺

美味的食物源自精心的烹调,地道的食材带来味蕾的享受,盛宴背后的技巧,将如何尽情展示?


往期精彩推荐:

一部《白鹿原》,火了油泼面!

今年过节不吃面,要吃只吃——岐山臊子面!

什么?第一个做羊肉泡馍的人是宋太祖赵匡胤?

“肉夹馍”为什么不叫“馍夹肉”?

陕西凉皮三大巨头PK,最厉害的居然是……

据说,99%的西安人早餐都会吃它


如果你也爱好特色美食

如果你也和地标妹一样将“吃喝玩乐”作为人生一大幸事

那就来吧

和我们一起“搞事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