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职工文苑] 宋香荣作品——《有一种幸福叫,我在渭南》

2021-10-15 20:51:52

在去年"醉美玉山"记忆呼唤下,几日前我们一行四人相约,与金灿灿的油菜花来个"第二次握手"!摄影大咖知之老师建议的路线,从沋河水库沿路上塬绕到闫村,边走边拍,从拍摄临渭东区油菜花景观,渐入佳境更妙。

天公不算太给力,事后回想起来,比起此行的主题摄影"油菜花海",还是略好些。前两天的大风、沙尘、雷雨与骤降15度的温差,把油菜花儿整得不成花样了,上塬路上往年的最佳拍摄点的景致都略显逊色,差强人意地从塬上向东向西拍了几张,找点到此一游的感觉罢了。与摄影大师同行的最大实惠,就是给你一个出镜的机会——背影!沿路的景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四人略感失望,但大家都不肯接受这样的安排,美好的期望还在不断高涨中,迅速前行,向我们的目的地"玉山"、"桐花沟"前进!

从闫村开始上关环线,直达蓝田玉山镇,这里已然没了去年的人山人海,玉山镇子对面七零八落地开着几片不温不火的"油菜花海",甚至都有近一半的地都是空着的,什么都没种,一种失落感淡淡地在心底腾起,与来时满满的期望形成极大的反差。同行四人竟然都没人愿意下车,连拍张到此一游的兴致都没有了。沿着关环线继续前行吧,也许桐花沟不错呢!

行至桐花沟,今年这里的"油菜花海"更不给力,稀稀落落的花田竟然结上荚了。大家何止是失望了,完全是对“花海”的绝望!

乐天派遇事总是会找到各种理由,让自己从眼前所看到的场景中走出来。也许是我们错过了花海,也许是花海压根儿没被种上菜籽,也许这去年的"醉美"还留在脑海不肯抹去,也许……看着满山遍野空着的土地,心底有种隐隐地酸痛!难道说没有政府的扶持与资助,农村土地的本来面貌就是这样的吗?人们已然像是忘记了“天道酬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美好期许吧。所谓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真的就是某届领导的业绩秀吗?去年建设的高大上的观景台依旧在,“花海”美景已无处寻!这也许又成就了另一种景观——“中国式”原生态乡村!

人文,景观,相生相辅。看不到"花海",了解下民生,也不错。即来之,则安之。

车停在了九间房桐花沟村委门口,转头就望见一户没有院墙及院门的农户,有两位阿姨正倚在偏房门边聊着天,夕阳透过邻居家挺拨高耸的白扬树,洋洋洒洒地照在两位阿姨慈祥安逸的面容上。麻溜地提上特意为拍照准备的道具——红柳编的提篮,或许能收点儿农家土鸡蛋吧,装上满满一筐土鸡蛋,也不枉这个篮子本趟出行的使命哦!一打听还真有呢,阿姨从偏房里一柜子里拿出一小盆,有鸡蛋,也有鹅蛋,听我们说鸡蛋太少了,又进到上锁的里屋拿出来一酸奶箱土鸡蛋,有青皮色的(偏绿色),也有粉白色的。土鸡蛋也有青皮的,我是第一次见识,担心不是散养鸡蛋呢,后来听深谙农事儿的知之老师解释,绿皮蛋是黑皮鸡的专属蛋,也算是开了个眼界。阿姨对于开着车找到自家门上的路人,表现出了绝对的有见识,见过世面的态度。每斤12元,每个1.1元,不还价。不买就给农家乐留着上门来收呢。买买买!剩下12个给孙女吃,不卖!典型的新农村买卖模式,呵呵!奶孙情深胜金钱,坐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瞬间秒杀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此情此景,才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啊!

放好鸡蛋,看到有一位老人在另一片院子边上锄地,我们便径直走了过去。陈老伯,88岁,耳力不太好,两个儿子都在外工作,老人是替两个儿子看家护院的。过年时,儿子们会接他到西安去住。这些都是我这大嗓门喊着问出的对话详情。

靠里边的是大儿子的房子,去年新盖的,一点也不逊城市的民居,不锈钢色的门窗与瓷砖贴面的外墙,在山里的夕阳光照下亮堂堂的,晃人眼神,也许大儿子一家人在外辛苦打拼,全都是为了在老家盖上几间像模像样的宅子,紧紧闭着的防盗大门,让人看到了新农村常住留守人员的现状。

靠路边的是二儿子的房子,红砖黑漆木门,征得同意,老伯陪我们走进屋里。屋内没有任何生活气息,倒像是隔壁大哥家盖房时的仓库所在地,打开后门就可以直接看到杂草丛生的山坡,悠悠的青草气息随着山风送到了鼻间,沁人心脾。唯一上锁的房门在我想看一看的执着意念下,老人不熟练地、费劲地扭着门上的唯一的钥匙,老人自言自语地说着,东西都带到西安了,回来也基本不住,老人并不住在二儿子这里,老人到底住哪里,也没问出来,也许老人压根儿听到我的问话,只是不愿意说下去。

"你们喝热水不?""你们从哪儿来?""我耳朵不好,听不清你说什么。"这几句话几乎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标准交流语。

一把缺角铁椅子,,此地确切说是院子一角,88岁老人累时的休息之用吧!老人干活用的锄头,光照下的锄把显得好长好长。"你们从渭南来,那就从这条路回吧!"善良是老人的名片!陈老伯,祝你平安!康健!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平淡才是真!

返回大玉山镇,少不了去小吃一条街,吃吃这里的远近有名的小吃!常跑玉山的两位大师,熟络地领着我们来到一家招牌为许庙传统小吃摊边,"老板,来四碗热饸饹!""好咧!""随便坐!""派一个代表来,自己端!"从你站到饸饹店开始,这几句简单易懂的话不停地充斥在四周,顾客络绎不绝,伴随着熙熙攘攘地全民拍摄,老板手底眼里只有活儿,可见生意是何等红火!每天六袋面的正宗荞麦饸饹老店,半机械化加工,已然是没有了那种"一勾子一碗"饸饹的喜感!郑卫民先生的陕西乱弹《凉皮饸饹》中说到的饸饹片段,浮于耳畔,让人忍俊不止。

老板利落的手法,让我的记忆也飞速搜到了号称"中华第一面"的热干面。三十年前,武汉上大学时,也是曾经好奇地站在校门外路边摊前,久久不肯离去地看老板娴熟地摆弄案上的那一团团面条。过早来碗热干面,早已成为武汉街头一景,它是一碗面,更是武汉人以及曾经在武汉的人们,集体的乡愁!“老板,来碗热干面”“好勒!”抓面,烫面,倒入酱油、香醋、胡椒、芝麻酱…再来一勺酱萝卜丁,撒一把葱花,不出一分钟,在老板麻利的动作中,一碗色泽明亮、香味扑鼻的热干面就送到了点餐人面前。这就是典型的武汉式过早。对武汉人来说,热干面绝不只是一种小吃,更是生活方式。它美味便捷,营养丰富,酱料与面条搅拌后味道充分渗入面中,吃一口,回味无穷,无比满足。纵使离汉千里之外,提起它,喉管和味蕾总是会不经意地跳动着。

在拍照、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后,我们的饸饹也是如期而至,感谢摄影大咖知之、小郭郭,,好吃得太太!玉山糍粑,嘹咋咧!

特别的日子,是注定有一场特别的境遇!心若美好,遇见美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你在奋斗的路上,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才是最真切的幸福。这样的一种幸福叫,我在渭南!你来吗?

(法律审计部 宋香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