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阜康回族女老板王海花将锅盔卖到俄罗斯!公司都挂牌上市了!

2022-03-21 00:00:16

 

点击标题下「蓝色“昌吉日报”」可快速关注


昌吉日报记者  田栋


     面点由最初的38种发展到现在的126种,店面由1家发展到4家,由小作坊到成立公司,年收入由30多万到现在的160多万,阜康市伊麦香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花,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执著,在传承回族美食工艺的同时,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11月10日,在香气笼罩的加工车间里,一笼笼香气四溢、精致诱人的锅盔、油馕、糕点等新鲜出炉。这家位于阜康市九运街镇黄土梁南村的小锅盔作坊,如今成了伊麦香城食品有限公司。短短3年时间,从小作坊到大公司,40岁的王海花实现了年收入过百万的骄人业绩。目前,王海花的锅盔在全国各地销售,最远销售至俄罗斯,拿下中亚东欧市场是她的梦想!

    今年7月29日,王海花在第五届昌吉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农牧民组第一名的优秀成绩。站在颁奖台上,王海花感慨万千,激动万分。


    锅盔是回族传统食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风味面点,然而将这小锅盔做成品牌、做出规模,绝非易事。

    2008年,从事外贸翻译工作的王海花,一次回娘家,看到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同龄人因土地流转大多闲置在家。一次,在公公家聚会时,公公说出要将自己的锅盔产业转让时,燃起了她创业的动力。锅盔制作技艺源于她公公金荣家的祖传秘方。她说:“我公公做锅盔18年,大伙都感觉没啥干头,后来我接手了这份手艺,我就想怎么把这个传统美食做大,传承下去,最后我就起名叫‘伊麦香城’,‘伊麦香城’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谐音。”

     2012年,在阜康市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下,她斥资500多万元,从乌鲁木齐米东区回到阜康的娘家——黄土梁村,征收村民15亩地,2013年12月,在阜康市九运街镇黄土梁村成立了伊麦香城食品厂。

    “我的首家伊麦香城锅盔专卖店在米东开业,随后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专卖店相继开业。仅一年时间,这四家专卖店就给我带来了160多万元的收益。看着‘小锅盔’这么挣钱,我就想着一定要把它做大做强,把它当成一个产业来做。” 从作坊到企业,从打工到创业,王海花通过一步步摸索前行,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2014年,她注册了公司的商标—伊麦香城。她开始大力招聘面点师、研发核心技术,不但让锅盔保持上乘质量,也同时开发煎炸类、蒸煮类、面条类等更丰富多样的新产品。

    现在,王海花的公司员工里不仅有当地农民工,还有南疆富余劳动力,带动就业50余人。她的员工不仅按月拿工资,工作满3年还能分到股份。她的目标是:带领大家抱团发展,让美食香味溢满阜康城。

    在今年9月阜康市举办的美食节上,她带领14名工人,特制了一个重1056斤重、直径2.2米、厚度40公分的大锅盔。说起这个用400颗红花拼出“花儿昌吉、山水阜康”字样的锅盔,王海花感慨万千。她说那是她和大家的心血力作,制作前一周开始准备5吨牛粪,这样可以保证锅盔熟而不糊;然后在重达1吨的大锅上提前烧灰、活面、入锅……总共用时36个小时。“圆圆的锅盔象征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更象征着各族群众对大美新疆的美满祝愿!”她高兴地说。

    说起下步打算,王海花说,她将在产品研发上进行创新,采用原始和面、压面、成形、醒发、烘烤等六步法的同时,自己种植香豆、胡麻等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打造让百姓放心的绿色食品;将产品系列化,同时在包装上下功夫,提升产品质量。目前我们已计划在青海建立分厂,还准备在昌吉投资商合资建个分厂,下一步将计划打通中亚东欧市场,让锅盔走出国门,将新疆回族传统饮食传承发展下去。”

    10月22日,经过18年打拼的王海花迎来了她事业上的辉煌:这天,她本人获得第五届新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铜奖,同时她的公司也在新疆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上市。



编辑:何玉洁

审核:李云辉

微信平台广告合作热线:0994-2343163

24小时新闻热线:0994-2881100,提供线索采用者,奖励20至500元!如果您遇到了法律难题,也可拨打新闻热线电话免费咨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