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隔街相守的锅盔与煎蛋面

2020-07-03 00:10:47


前几天奶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手撕流心红糖锅盔的视频,看到有个外地网友的留言“我以为四川锅盔都是油炸的呢”。当然不是,视频里邱二哥家的锅盔就是典型的炉烤锅盔。不过话说,锅盔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周商时期,据说当年周文王伐纣时,锅盔就被用作士兵的军粮了。

 


每次奶油从文殊院路过,都会顺势拐进金丝街,带上一个邱二哥的锅盔到街对面的面馆吃上一碗最简单的番茄煎蛋面。二哥的通风棚子简易地搭建在一个老小区大门内,说起他这个人,看起来凶歪歪的,除了跟几个每天光临的熟人打趣闲扯几句,全程高冷熊板着脸,眼里只有自己手里的锅盔饼子。低矮的两间屋子看过去一览无遗,一横木板伏案上铺满一层白面,一台敞口烤炉上架着一口平底铁锅,再加上一个用于醒面的大盆,让本就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

 


二哥自1987年开档,每天早上6点开始揉面,用的是河南伍得利的高筋面粉,做出来的饼子不发死,更带劲口。每天初始二哥都会揪一坨“宝贝养护”的老面引子混在新的面团里,经过一段时间的醒面之后,白面团就会自带些许发酵的味道,只要温度和时间掌握得宜,并不会闻到所谓明显的酸味。7点出白面,8点出椒盐,9点出混糖,10点出包糖,下午1点后就只做糖口的,这是不明说的规矩,反正就一盆子面,卖完收摊。

 


或许有人会疑惑混糖与包糖的区别,简单从字面上理解,混糖不是白糖加红糖,而是把红糖揉进面中,整体会更为喧软,内部的面体柔劲蓬松,有一些组织气孔,自带着淡淡的红糖甜口。而对于嗜糖如命的人,包糖锅盔就更能投其所好,外部有一层薄脆的酥壳,徒手一掰开,内里的红糖就成流地涌出来了,在阳光下自呈出棕红色的光泽。不过,包糖锅盔一定要趁着热乎劲儿吃,冷却后的红糖既不流心,也会粘舌腻口。

 


但不论是哪种锅盔,烘烤的手法都是大致相当的精彩。就拿这包糖锅盔说,首先要从大面盆里揪出一团面,大力反复地揉压推按,个子不高的二哥会在脚下垫一块木板,方便自己有节奏地蹬脚起身。面团搓成长条后揪成一个个小圆剂子,包上二哥独家的红糖芯子,每个剂子头顶再放上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黄团子,擀面棍飞速碾擀之下,薄薄的圆饼遂成。(油团是用菜籽油和灰面揉成的,其原因在于二哥吃素是不碰猪油的。)

 


大平铁锅一次只能放8张饼子,摊上饼后二哥就要回身揉下一锅的面团,揪完面剂子又回头将对称位的饼子交换,中间倒上些菜籽油,每个饼在中间兹一下,再翻个面烤一会儿就可以放到下炉烘烤了,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不带一点拖沓的意思。奶油下午三点半去买到了最后一个混糖,吃完煎蛋面四点过再来,排到最后一锅包糖,吃干抹净了也没有办法评判出哪个更好,没吃到的椒盐口也有自己的一众追随者,不过只有上午才有。听闻原先二哥是用炭火明烤,可这次看到的已经是电炉子了,没有机会尝到带炭火味的古早锅盔,也是一种遗憾。

 


说到对街的华兴铜锅煎蛋面,写的是金丝街分店,却和著名的华兴煎蛋面与卢记铜锅煎蛋面没有任何关系,不像别家有红、白汤之分,没有辣油打底,但也自有特点。进门的时候正赶上阿姨在剥煮好的番茄皮,语气态度不温不火,正如那只店里被圈在凳子上打盹的白猫,抬头瞄了一眼就偏头不再理会我了。

 


番茄煎蛋面看起来有些其貌不扬,面上随意地漂着一颗泡泡煎蛋、几块去皮番茄和几条懒洋洋的青菜。但所幸蕃茄刚好熟透入味,也不至过烂,面条比家常挂面更薄更软一些,汤头也算得上温润,面底藏有一些细碎的大头菜和酸菜,还带有一丁点胡椒气,天阴的时候吃完会自觉温暖。

 


不过最让奶油惊喜的是它家的煎蛋,甚至可以和我最喜欢的溏心蛋并排心头好,不同于华兴煎蛋家有些发焦的太阳蛋,也不像卢记铜锅家的油泡蛋,金丝街这家煎蛋看起来像个椭圆棒球。最外面煎得泡泡的,薄薄一层有些焦脆,咬开是大面积嫩实的蛋白,白色其间包裹着刚好过生的鹅黄小球。奶油习惯咬开后在蕃茄汤里泡一会儿,组织空隙里浸满了汤的咸鲜,有种爆浆的错觉,煎蛋的油气也会随之减缓。

 


其实不管是锅盔亦或是蕃茄简单面,都是些再寻常不过的果腹之物,它们没有重口的调味去刺激胃舌,不至让人一入口就惊叹不已。最简单的食材,最朴质的手法,平平缓缓的口味,像是一个暮年的老者,在这条金丝街对望相守。这种时光沉淀下来的古早味总会封藏在人的记忆深处,正如每次奶油从文殊院路过,都会顺势拐进金丝街,带上一个邱二哥的锅盔到街对面的面馆吃上一碗最简单的番茄煎蛋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