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中国顶级锅盔大赏

2022-01-27 21:49:04




中国的各种饼类食物之中,除了煎饼、烧饼,锅盔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锅盔,又称锅魁,可以说,锅盔是一位王者,他智慧而长寿,历经三千年岁月,疆域遍布南北,家族兴旺,嫔妃成群,凉粉是他的爱妃,粉丝、豆芽、猪头肉、肉丝是他的后宫佳丽。全国各地,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锅盔品种数以百计,其制作原料及工艺也各有区别。





四川:锅盔王国


四川堪称锅魁王国,各地城乡随处可见,不分雅俗人人都吃。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多有出售;名小吃店内有它的地位;甚至高级筵席上也能见到它的踪影。有以此为早点的,有用它打尖的,有以它配食风味菜点的,总之喜食者众。


军屯锅盔

在四川,锅盔主要是指军屯锅盔。军屯锅魁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命大将姜维率部在今四川彭州市军乐镇休养屯垦、牧马练兵,“军屯”由此而得名,今天的锅魁就是当年军中干粮逐渐演变而成,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因此又被称为“酥锅魁”、“酥油千层饼”。


制作锅魁,行内俗称打锅魁。师傅在擀面皮时,会边擀边用小擀面棒敲击案板,制造出“梆梆梆”的声响来招徕顾客,有表演的成分,和三大炮一样,锅魁是集视觉、味觉、听觉、嗅觉于一体的小吃。


完美的军屯锅魁要选择延展性较好的半发面,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之软硬适度,张拉柔韧,最终做出“千层酥”的效果。剁的细细的肉馅肥瘦均匀,再调上撕去表膜的猪生板油、拌上现磨的花椒粉、八角、茴香、三萘、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切碎揭绒,抹在拉长的面皮上,丰富的味道层次已经初现端倪。最后,做好的面饼需要先用菜籽油将表面煎得金黄,再将锅魁放入炉中烘脆,虽然制作步骤略显复杂,但任凭谁吃过也不会忘记。


经过种种程序,“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军屯锅魁也果然不会让人失望:第一口咬下去是干脆油爆的面皮,经过反复揉捏压拉之后形成的千层酥脆。第二口来自于面皮与内里的藕断丝连,酥油与绵软的二次叠加。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而紧随其后的是馅料中蕴含着的肉汁的鲜香,伴随着咀嚼充斥了整个口腔。花椒也迫不及待的显示出它的威力,从舌尖感觉到一缕椒麻直到舌根,配合着肉的鲜味,给人一种格外的享受。


一个地方的小吃总有当地人的脾气,军屯锅盔的一品一啖里,透出了成都人生活的习性,总是带着一股烈性的麻辣,干脆直接;又带着软柔细腻的内里,温柔含蓄。两者相容相和,形成了天府蓉城独特的气息。如今,随着人们对于口味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军屯锅盔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混糖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


南充方锅盔

说到南充特色,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方锅盔了。南充方锅盔起源于明清年间,盛行于南充、广安、阆中一带,酥皮锅盔融合本地独特的民间配方和烹饪工艺,手工揉面,炭火烘烤,表皮金黄、酥脆化渣,有股芝麻诱人的香气。最有特色的应该就是方方正正的形状,除了南充之外,在别地都是极为少见的。


方锅盔内多塞入中华名小吃‘川北凉粉’。用一双竹筷插进泛着金黄的锅盔,迅速一转,锅盔张开口,灌入了满是红油晶莹剔透的凉粉,一个极具特色的“锅盔灌凉粉”就做好了。新鲜出炉的锅魁焦脆又软绵,和川北凉粉的香辣糯滑完美交融,轻咬一口,“咔嚓”一声,皮的酥脆、面的紧实、伴着软滑的凉粉,滋溜一吸,红油的香辣,芝麻的清香......都在齿间相遇。而那些丝毫不顾及形象,手捧锅盔大快朵颐的美女们,也成为南充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红糖锅盔

红糖锅盔,特别是刚刚烤出来的红糖锅盔,是很多人的童年最爱。小麦面粉的麦香浓郁诱人,还有炭火烤制的稍许焦煳,带着泡乎乎的白面夹杂着发酵后的特殊香气。这种锅魁一定要趁热吃,表面略脆,内里软烫,红糖的甜香和面香混合出一种迷人的滋味。烤化的红糖呈流质状,轻轻咬一口也会“喷涌”而出,因此,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别烫了舌头。


锭子锅盔

锭子锅盔是阆中市回民制作的,方言里锭子是着拳头的意思,要打人了,会说“给你一锭子”。锭子锅盔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定型后烘烤至熟。锭子锅盔有数百年历史,古时行军作战,既能充饥,还可当碗用,把汤菜放入锭子锅盔的凹槽中,喝汤吃锅盔一举两得。因为不发酵,锭子锅盔成品白如银,硬如石,敲击时可发出当当的声音,果真像锭子。热吃,壳香脆;冷食,内酥软。


陕西: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睁眼锅盔像锅盖”。锅盔是陕西人特别是关中人的一种主食,有多种样式,多种口味。对于锅盔,陕西人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定义,概括说,一般用硬面,多淡味型,不中空,非馅饼,烧烤时锅内不着油,并且只用烧烤方法,不用煎、炸、蒸等方法。


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以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即便放上十数八天也不会变味。陕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像一个锅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纯朴性格和豪爽气度的一种展现吧。


在陕西,锅盔的吃法真是令人目不暇给:羊肉泡盔、豆腐煮盔、锅盔夹肉、豆花泡盔、烩锅盔……不过,最原始、最地道、最能体现关中人豪爽性格的吃法,还是干嚼:一块锅盔,一碗白开水,细嚼慢咽,如品佳酿,虽说朴素简易,却有荡气回肠、百嚼不厌之感。


乾州锅盔

乾州锅盔是陕西锅盔中最有名的一种。相传,在修筑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时,将其墓址选在奉天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因这个方向为“八卦图”中的“乾”,遂将所筑之陵称为“乾陵”,奉天县后来也被改为乾州、乾县。修筑乾陵工程浩大,征集的民工众多,每日需要大量饭食,一时难以制作出来。于是,民夫便用头盔烙饼,以应急需。这样烙出的饼,形似头盔,所以就叫“锅盔”。


乾州锅盔属薄型,一般比头盔稍大,中间略厚,表面有花纹形状,从外形上看,如锅盖形的圆盘,边上压成辐条形的一道道波纹,面色微黄,看上去像是一朵朵盛开的大菊花。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闻着香,吃着酥,回味无穷,食后耐饥,耐贮,携带方便,是关中地区馈赠亲友的佳礼,因而闻名遐迩。


岐山锅盔

岐山锅盔则另成一家,属厚型。岐山锅盔以“干、酥、白、香”著称西府,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唐、宋以来,岐山城多驿店,客商东来西往,北上南下,岐山锅盔作为客商的携带干粮已远走他乡。明、清以来,做卖锅盔者遍布县城四周。


岐山的锅盔有文王锅盔之说,其制作亦有独特之处。岐山锅盔制作要通过和面、制坯、烘烤三个环节,这其中,烙锅盔一般的柴火不行,必须用麦草,麦草烧出的文火一点点烤热了黑老锅,在锅底擦一点油后,就将锅盔放在锅中,一边用手轻压一边慢慢转动,这叫“上花”,会吃的人凭借“花”就能判断锅盔的好坏。上过花后,把锅盔翻过来,用锥子扎些孔用于透气,再盖上麦草。用文火烙四十多分钟后,即可出锅。麦草燃烧的火舌舔着老锅,老锅上又盖着麦草,两层麦草中的锅盔在热力的作用下,尽情吸收着麦子的香味,成就着最地道的岐山锅盔。在吃法上,岐山锅盔一般都用斜刀去切,因为锅盔做出来是一层一层,眼睛感官非常好,具有质感硬,食之酥,口味香醇,存放持久等特点。


长武锅盔

与甘肃接壤的长武县也有锅盔,其制作技艺繁琐,有起酵、发面、接面、压(揉、擀)面、扎孔、着色、烘烤等工序。锅盔有净面与调和面之分,工艺类同。调和面锅盔是在揉面时掺入少量食用盐和焙熟的芝麻粒、小茴香、生椒叶末等,口味更加丰富。长武锅盔与其它地方的锅盔相比,更厚也更大,因此需用麦草作燃料,慢慢地烧烤,使其既熟透而又不焦不黑。


烤好的长武锅盔雪白斑黄,外脆内酥,干而不硬,酥而不软;内里洁白如雪,绵而不虚,松而不柔。用刀一切,立即香气扑鼻,吃到嘴里,越嚼越香甜,越嚼越可口。口味虽淡,食之却有一种笔墨难以形容的异香,陕西人称之为“荃”。“荃”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陕西人用来形容非常好吃的一种香味。不仅如此,长武锅盔和羊作肉、水豆腐结合,耐煮耐泡,越煮越泡,越有筋丝,越有味道,又生出技具有独特风味的长武羊肉泡馍、长武水豆腐之类的地方名吃。


武功锅盔

武功大锅盔,不是一般见到的那种,大如锅盖、厚如砖头,成品的锅盔外皮金黄、里面雪白,煮着吃不烂不散、光滑筋道,干着吃酥脆可口、清香甘甜。武功县的“倪家大锅盔”最为出名,色泽金黄,光滑筋道,酥脆味香,能煮耐嚼;吃起酥,闻起香。有人总结其特点: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如果出门带有倪家大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扶风功夫锅盔

扶风功夫锅盔“重40余斤,用麦草烘烧八小时”而成,可见费了不少功夫。直径大约60厘米、厚度在9到12厘米之间,金黄颜色格外诱人。为什么要叫“功夫锅盔”,是因为和面很费力、烙制很费时,耗时费力所下的功夫太大的缘故。功夫锅盔内熟外黄,麦香纯正,油香隽永,咬一口满嘴清香,嚼一阵满嘴生津,堪称民间食物中的一大美味!


白水锅盔

陕西锅盔历史悠久,白水锅盔是其中的一支,不同于岐山的酥,乾县的厚,以香脆而著称。据传,宋代名医皇甫逊来白水行医,对普渡庙傍,雁门山下,铁牛河畔的这块风水宝地念念不忘,举家搬迁过来,取寨名“恒寨”,长久久安之意!其母长念西府锅盔,皇甫逊用铁牛河水,渭北小麦,平底鏊烘炕而成,闻着香,吃着酥,其母大赞。


白水锅盔兴盛于明未,刘白羽《李自成》中多次描述行军吃锅盔的情景,!由于陕督的围攻,,张献忠队伍当中,并把这种最适用行军的食品传播!

  

白水恒寨锅盔最为出名有几百年的历史,历经多代演义变更发展,一直坚持传统制作,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扬名!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甘肃:传说中的羌饼

甘肃,是一片浸透着边塞文化的土地,从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征西,到70年代的备战备荒,这里从来都是将士的疆场,2000多年来金戈铁马的魅影,到现在还在眼前摇曳。你可曾想过,在这茫茫戈壁征战的将士们,他们吃什么才能维持在大漠上的基本生存?那就是传说中的羌饼。羌饼演变到现在,就是甘肃的锅盔。


静宁锅盔

静宁锅盔,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风味闻名于世。凡经过静宁的旅客,往往要带上锅盔作为食用和馈赠亲友的礼品。制作这种锅盔,传统是选用当地旱地出产的红皮冬小麦,磨后每百斤提取60斤面粉,这种面有韧性,蛋白质含量高,其色洁白,熟后有一种特别让人喜爱的面香味,嚼之微甜。其特点是:外形平整,呈圆盘形,薄厚均匀,色泽光亮,脆酥可口,不易破碎,即使在炎热酷暑季节,也不易发霉变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储藏一二个月后,而其风味仍基本未变。锅盔有大、小之分,大者如盾牌,小者如银盘,饼面旋有三道箍纹,饰有“一串龙”、“一朵云”、“一枝花”等图案,精致美观、形味俱佳。


西和锅盔

在甘肃陇南西和县的西和锅盔也十分有名。它的体形似银盘,像月亮,直径尺余,厚四寸见方,重约5斤左右。其制作过程也是相当讲究,要靠上下两面均匀加热的吊炉来上烤下烙,以达到整体升温,受热均匀的效果。即使内部熟透,外部也不致于发焦,火色重者,黄里透棕红,火色轻者,白里见乳黄,一刀切开,柔韧雪白,那酥软程度犹如弹性很好海绵一般,喷香可口,美观大方。


有人又将烙锅分为三层。最上叫"鳖盖",中间叫"火盖",其下叫"镳"。 旁备设一"烘锅",烘锅口内置一铁网。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烙前,将三层锅置于锅圈上,在炉膛里生些许香砟子炭火,待炭火着到七八成时,用夹剪将大炭火夹于"火盖"之上,中号炭夹到"烘锅"锅膛里,碎炭留在"镳"底下,最后重新将三层锅放到原处,即烙便可。此时,还要讲究勤翻勤转,俗称"三番二转", 烙到火色均匀,皮面微鼓,皮底呈金黄时即熟。


河南:咸香软全都有


汝州锅盔

锅盔应该是由陕西传入汝州的,经过改进,成了今天用平底锅炕的锅盔馍。炕锅盔要用专用的炉子。炉子犹如桶形,半人来高。最下面是火,中间为凸出的炕道,最上面则为一平底铁锅。其整个制作过程,基本上以炕为主,最终的成品中空、外酥、里起层、边厚、吸汁,不漏汤,故而,老汝州都称其为“炕锅盔”。


锅盔虽然在全国多地都有,但什么吃食一到了汝州就被同化,变得花样繁多起来,不光又发面锅盔和死面锅盔,吃法也有干吃、泡羊肉汤吃、做成炒琥珀馍吃等等,最受欢迎的吃法,则莫过于热锅盔馍夹猪头肉了。


锅盔和猪头肉同为老汝州地道的传统小吃,锅盔夹猪头肉的吃法,说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取半块冒着热气的锅盔馍,将那肥而不腻、香气逼人的猪头肉大刀切块,趁热加在锅盔馍里,热腾腾的面香将肉香烘托到了极致,而肥肉的油腻又被锅盔吸纳化为无形,又香、又酥、又软,吃起来非常过瘾。如果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浆面条,放上点黄豆、韭花、芹菜段,再来点辣椒油,那就齐了!右手边面条晶莹透亮,汤热气袅袅,菜青黄间杂,浆酸诱人;左手执装得满满当当猪头肉的锅盔,,那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了。


开封锅盔

锅盔在开封又被称为“锅葵”,据说是因为形似葵花之故。它是用发酵面、干面反复盘揉后上锅炕,用文火蒸烤至熟的。开封锅盔品种甚多,如咸锅盔、甜锅盔、劈柴块、二道边、核桃纹等,各具风味与成形特点。开封的锅盔每个重约一公斤,直径30多厘米,厚度约0.6厘米,吃起来筋香柔韧,耐嚼耐饥,且久放不坏。由于硬实耐嚼,锅盔成为制作烩馍的主要原料,也是开封人喝羊肉汤必不可少的搭配。


博望锅盔  

在河南的名锅盔中,方城博望镇的锅盔可以算是佼佼者了。博望锅盔用料简单,但必须“选用优质小麦摘选面粉,再配以其他杂粮面及配料”。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和面揉面团是最费时费力的一个步骤,必须要持续发力不断地揉,直至面团软硬适中有韧劲儿。如果定型和烤制的过程中还要变换温度,每个锅盔要数次换锅,以确保锅盔熟透熟匀,口感独特。


烤好的锅盔外形似锅,又类头盔,大如盾牌,厚似酒樽,通体白色,如生面晒干一般,直径一尺余,厚二寸,每个重达四斤。因为火候把握极佳,因此最终的成品不焦不糊,具有生面的颜色、熟馍的味道,食起来脆香爽口。博望锅盔表面上是面与火的故事,实际上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信阳枣锅盔

枣锅盔名字的由来是,内馅儿有红枣,形状是锅盔。特点是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熟锅盔外常被刷上糖稀,撒上白糖和青、红丝,吃起来微甜,有嚼劲。


湖北:香酥薄脆就是我


有一种美味,才吃到嘴里,却记在心里!,锅盔的做法就比较“千姿百态”:有鞋板锅盔,有锅盔牙子(棱形的),有猪油锅盔、猪肉锅盔、牛肉锅盔、糖锅盔、腌菜锅盔……但无论是做成什么样子,其共同的特点是香薄酥脆,特别是中间两块有滋味的面皮亲昵昵贴在一起,烤好后酥脆脆,咬起来嘎嘣带感,四边则柔软一些,裹挟着充足的馅料,吃起来层次丰富,内软外焦,一个管饱,满口余香一整天。


,说难也不难。一般是夫妻二人档,用废旧油桶制成烤炉,一块长案板,女的负责揉面、放馅等前期准备工作,男的负责烤制。待烤至焦黄色,就可以出炉了,那刀切的地方露出嫩嫩的肉、红红的辣椒和翠绿的葱,一看就勾起人的食欲。之后随你刷油抺酱,加油条还是伴豆浆,一切随心,大快朵颐就好。


仙桃锅盔

仙桃的锅盔不叫锅盔,叫锅块。每一个仙桃伢都有一种锅块情怀,每到肚子饿了,总有人说“搞个锅块垫哈抖子”。锅块早已融入仙桃人的生活之中,平常、不起眼,但离了它就会无比想念。


仙桃锅块的口味有很多,但猪油锅块大概是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种。制作时,师傅用油刷给锅块涂上满满晶莹,猪油和面粉在铁锅的加热下,产生化学作用,大蒜苗和芝麻混搭味道,不断迸发出滋养味蕾的欲望。好不容易等到出炉,大大的咬上一口,里酥外脆的口感,在唇齿间绽放出鲜香四溢,偶尔吃到肥瘦相间的肉丁,真是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仙桃文人曾用八个字形容锅块:“味足而香,饿而不饥。”“味足而香”说的是,刚烘取出来的锅块,隔个五六米距离,都能远远闻着一股面粉芝麻的熟透香气。等到一口咬下去,外焦内嫩,光听那么点咬下去的声音,心里都美,等到入了胃,便是芝麻夹带肉松酥化并大葱香味皆化腹中,先前那点饥肠辘辘,就隐遁不见。“饿而不饥”说的是,吃过一个锅块,大约仍不觉得十分够,吃不过瘾,这锅块的馅料里仿佛是添了什么勾味蕾的佐料,诱得你馋,舌苔上逗留着那一点麻辣,刺激食欲,必花钱买第二第三个来填了,才觉得心满意足。


潜江空心锅盔

潜江人喜吃锅盔,而且吃得非常花哨,但最具本土特色的锅盔却是空心盔,空心锅盔不是真正的空心的,乃是里面的空心非常的大,早点师傅做好之后便会在锅盔上用刀划开一个口子,然后再递给你。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空心锅盔最美好的优点就是,空隙太大了,而且密封特别好,感觉就是连着的2块饼,甚至汤倒进去也不会漏出来,当地人习惯放卤肉和油条在空隙里面,地方风味,别有意思。


安徽:小锅盔有大乾坤


亳州锅盔

亳州的锅盔与别处不同。其整体呈圆形,直径50CM,厚度3-3.5CM, 重可达8斤左右。它的做法也有讲究,是用米酒做成发面,面中加作料,和面更有讲究,多是男人来和,这样,吃起来松软而有劲道,其质感外表如乡村坚实的土路,内里像极了喝足了雨水的北方原野,一阴一阳,在锅盔里藏着远大的乾坤。


北京:网红小锅盔


山楂锅盔   

山楂锅盔,这个名字对北京本地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北京稻香村招牌产品之一的它,是本地人零食抽屉里的常客。这个小点心真正为人所熟知,还是因为网红剧《白夜追凶》的热播,主演潘粤明的倾情推荐,一夜之间爆红大江南北。


这山楂锅盔,是取自然成熟的山楂洗净去籽,加糖、油炒制成膏,伴着瓜仁儿,制成馅芯,再用充满浓浓麦香的酥松外皮包裹上,做成锅盔外形,顶上再盖上“山楂锅盔”的红戳儿,表皮香滑酥松,内馅酸甜软糯,简直好吃的停不下来。




本文由厨影美食编辑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按住下图加入厨影

盘点全球顶级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更多文章快速链接

中国第一私房菜

陕西顶级面条大赏

史上最全广东美食

苏式顶级汤面大赏

全世界的茶叶都全了

史上最污的海鲜排行榜

什么叫国宴!带你开开眼~

99%的厨师都不认识这种鱼

中国粤菜第一家:太史菜传奇

全世界最顶级的虾,你吃过几种?

一碗好吃的炒饭,可令人黯然销魂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