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竹溪味道||去东门外吃“格格儿”

2020-08-29 20:49:18



[《舌尖上的竹溪》(11)]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家乡的味道,是乡愁的滋味。经作者授权特将曾发表于《十堰晚报》“人文探源”栏目的系列散文《舌尖上的竹溪》,分篇、分期转发,以飨读者。


早餐在各地有多种叫法,且能透露一点当地的经济生活状况。如笔者旅居的温州,人称早餐为“天光”。“天光”即“天亮”之意。温州人能吃苦,黎明即起,吃罢“天光”,匆匆赶去谋生。广东人则用低调的“叹(吃)早茶”,掩饰早餐的丰盛。竹溪人称吃早餐为“过早”,看得出过去不太重视。但由于是毗连三省、移民杂居之处,竹溪人“过早”的品种和风味,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早年间,竹溪县城居民“过早”,多是居家早餐,而现在“过早”,吃的都是风味小吃,且来自天南海北。如武汉的热干面、小笼包子;陕西汉中的炒面皮,安康的水煎包子;重庆的酥油炕饼;四川的粉蒸排骨、酸辣面(粉)等等。



对于我而言,竹溪县城的诱人魅力,有一半来自“过早”。在竹溪县城生活,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过早”。除了鄂陕大道,县城的街道基本上都算步行街,惯于“慢生活”的竹溪人,大半个上午,尽可慢慢地出门,悠闲地逛街,在遍及各个街巷的丰富多彩的多滋多味的早点里,寻觅一种当天最想要的味道:北大街的炸酱面,西关街的碗儿糕,西关桥头的炒面,跃进桥头观音阁的小笼包子,武衙门的手擀面,南大街菜场里的酸辣米线,以及东门外的油条、豆腐脑、甜浆子、锅盔馍、软饼子等等。



宴请多有应酬的味道,而在竹溪县城,老朋友聚会,更喜欢晚上去河堤上吃烤鱼,或相约一道“过早”。朋友约我“过早”,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钟鼓楼东边的县城东门外。那里有无数“过早”的门店和摊点,各色小吃,热气腾腾,风味无限。我们常是到那里的“小汪早点”铺,点一笼“格格儿”,外加一碗酸辣炸酱面。朋友围坐,吃一顿美味而饱腹的早餐,乡情、友情尽在其中矣。



这“格格儿”当然不是满清皇族的公主,它是来自重庆梁平县的一道小吃,就是洋芋块做底子的一小蒸笼辣味的粉蒸排骨(或肥肠)。炉子上的小蒸笼往往多层摞起来,竹溪人俗称一层为一“格格儿”。这“格格儿”里的肉或肥肠,爽滑细嫩,入口微辣,更有香味从鼻腔里往外冒。“格格儿”入乡随俗,如今成了竹溪的特色早餐。



竹溪的乡间,也有“过早”的美食。比如蒋家堰镇颜姓人家做的一种糖酥饼,堪称早点一绝。这颜家糖酥饼,据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饼圆形,饼芯以猪油、白糖、花椒、芝麻、五香粉、葱、食盐等为原料,精面粉做皮,经揉面、包酥、揉平、烧烤等多道工艺制成,具有酥而不碎、香甜不腻的特点。因此,虽然颜家住在镇下的黄土岭村,但其糖酥饼却闻名遐迩,供不应求。不少竹溪人出远门,讲究买一摞糖酥饼带上——自己吃是其次,更是拿它作为特产送人。



其实,很多早点品种,外地也有。但同样的小吃早点,到了竹溪,经兼容改造,往往打上竹溪的风味特色,变得香鲜和质朴。就说观音阁的小笼包子吧,相对于外地的樱桃小口也能一口咬一个的小笼包子,这里的应该叫大笼包子,厚道,两毛五一个,四五个就吃饱了,而稀饭免费。馅里的肉不多,但葱很香。尤其是蘸了油泼辣子,饱了还想吃,一口气能吃到10个!(待续)



作者简介

南浦云,原籍竹溪,现居温州。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散文、随笔、文论数十万字。出版文集《乡情万种》、《竹溪地名》。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